「長期戴降噪耳機」耳朵會完蛋!25歲女患病從此反應慢半拍,快開1模式救聽力

2025-02-17 15:58

? 人氣

專家提醒降噪耳機長期使用對耳朵不好。(圖/取自unsplash)

專家提醒降噪耳機長期使用對耳朵不好。(圖/取自unsplash)

現代人習慣在通勤、辦公或休閒時戴上耳機聽音樂、看影片,特別是能隔絕環境噪音的「降噪耳機」更成為熱門選擇,帶來沉浸式的聲音體驗。然而,一名25歲女性因長時間使用降噪耳機,疑似因此罹患「聽覺處理障礙」(APD),導致無法準確分辨聲音來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降噪耳機恐影響聽覺?

根據英國《BBC》報導,一名25歲女性每天會使用降噪耳機約5小時,結果長期下來,她竟變得無法準確分辨聲音來源,一度被誤認為「注意力不集中」或「反應遲鈍」,後來才被專家懷疑是罹患「聽覺處理障礙」(APD)

專家指出,雖然降噪技術可有效降低高頻噪音,保護聽力,但如果長期完全阻隔外界聲音,大腦的「聲音篩選能力」可能會逐漸衰退,也就是說,即使耳朵仍能接收聲音,大腦卻難以快速辨別聲音的來源或優先順序,進而影響專注力與日常溝通。

降噪耳機使用守則

為了維持健康的聽覺習慣,專家提供以下建議,幫助用戶有效降低潛在風險:

1.避免長時間配戴耳機:

建議每1至2小時休息10至15分鐘,讓耳朵適度放鬆。

2.在安全環境中開啟「通透模式」:

維持環境音輸入,減少大腦對聲音的過度依賴。

3.透過聽力訓練App強化聲音辨識力:

避免因長期降噪而削弱聽覺處理能力。

4.控制音量,避免過高聲壓:

一般建議將耳機音量維持在60%以下,以保護耳膜健康。

什麼是「通透模式」?

為了平衡降噪與環境感知,多數高階耳機如AirPods Pro、Sony WH-1000XM系列等,內建「通透模式」(Transparency Mode)。

這項功能透過耳機內建麥克風收音,讓用戶在佩戴耳機時仍能清楚聽見周圍環境音,例如行走時可辨識來車聲,或在辦公室內不影響與同事交流。

看電視「開字幕」恐也有影響

此外,報導還發現,18至24歲年輕族群中,高達61%的人習慣觀看電視時開啟字幕。雖然字幕能幫助理解內容,但長期依賴視覺輔助,可能削弱聽覺專注力與語音辨識能力。專家建議,適時關閉字幕,以訓練大腦的聽力處理能力。

雖然降噪耳機帶來更優質的聲音體驗,但長時間配戴仍可能影響聽覺健康。適當調整使用方式、搭配通透模式與聽力訓練,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確保聽力不受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瑩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