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不好,先別急著罵!育兒專家建議家長要做3件事,才能讓小孩專注又自律

2023-01-15 09:30

? 人氣

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跟孩子說話的方式,那些輕易說出口的話,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示意圖/取自Pexels)

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跟孩子說話的方式,那些輕易說出口的話,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示意圖/取自Pexels)

在過往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們總是在試圖用各種方式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培養他們的學習動力,然而過多的監控手段和激勵方式反而破壞了動機的生成。外部手段干預誘發的僅是孩子對被監控的反抗和對獎勵本身的興趣,卻並不能給孩子的自身能力帶來實質性的提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讓孩子自發地形成學習動力,實現自我激勵,讓他們知道自己有無限的潛力。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能做到,這並不難。培養孩子原動力的第一步,是轉變孩子長久以來的思維模式,從固定型思維轉化為成長型思維。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塑造目標感、成就感和價值感,來具體激發孩子的原動力,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成長型思維:強調努力而非天賦

在陪伴女兒長大和多年從事自主學習力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家長都和我有同樣的感嘆:有些孩子學習自覺主動,井井有條,有些孩子則拖拖拉拉,不讓人省心。為什麼同樣年齡的孩子,差距會這麼大?!

我們常常看到,那些所謂「學霸」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非常自律,而且善於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彷彿有什麼東西在激勵他們不斷地汲取知識,在各個方面持續提高。我女兒剛上國中時,放學回來跟我說,他們班上的同學課間玩的遊戲是互相挑戰做數學難題。是不是非常令人羨慕?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也感到很驚訝。

可見,這些孩子已經完全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原動力」,即具有較強的學習自主性。他們既有強烈的內在渴望,又有一定的行動力,能夠自覺自願地付出努力,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

原動力與思維模式

當孩子沒有動力、沒有熱情去學習,而是靠老師、家長不斷推動甚至是逼迫向前時,我們首先應該注意,這一定是孩子的學習原動力出現了問題,我們需要從中找到根本原因。

整體來看,原動力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生物性原動力,指要生存下來的動力;第二種是外在動機,即尋求獎勵、避免懲罰的動力;第三種則是內在動機,即想要主導自己的生活、學習,並且創造新事物,努力做得更好的內在需求,這裡就包括我們所講的學習原動力。

我經常能聽到有些家長說,孩子就得罵,一罵就去學習,效果立竿見影。但問題是,打罵對孩子產生的副作用非常大,而且一旦不批評、不打罵,孩子就會懈怠。這種方式只能產生短期效應,很難達到長期效果。

它只是促使孩子學習的一種外力,而孩子的學習原動力並沒有被激發出來,一旦外力消失,或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打罵便不再奏效。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衝突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時候,不要過多注重外力,而是要看長遠,切實幫孩子形成學習原動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