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子既然夠住,為何房價一直漲?學者道破殘酷事實:低資產族,吃土吃定了!

2021-12-17 07:50

? 人氣

當住宅變成一種「理財商品」,它的基本供需就已經不重要了。(美聯社)

當住宅變成一種「理財商品」,它的基本供需就已經不重要了。(美聯社)

前幾天我在國家政策研究院參加一場座談,崔媽媽執行長呂秉怡也有來,他在扶助與解決住屋問題努力了應該超過20年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他的學歷背景,就算沒有發大財,也能當個建設公司的高層,他卻一直投入在扶助居住弱勢上,非常讓人敬佩。有好幾年沒看到他,他也老了。從崔媽媽公益租屋開始,這些朋友投入他們的青春,努力這麼多年,台灣居住問題卻越來越嚴重。

簡單整理一下我在這場座談會的發言:

第一、台灣房子是否不夠住?答案是否定的。

台灣房屋老化嚴重,換屋的需求不小,但整體上我們的房子是夠的。

有人會說,美國跟歐洲的房價也大漲,基本上他們的房子是不夠的,這才是他們房價推動的動力,他們移民量超過預期很多。本來他們預期高齡化住宅需求會降低,之前公共住宅推動很久以前就放緩,加上建築開發的法規十分嚴格,導致房屋供給量嚴重跟不上需求量。

第二、台灣房子既然夠住,為什麼房價一路大漲?

從貨幣上來說,當貨幣的成長速度比GDP的成長速度高出許多,多餘的貨幣必須在資產上沉澱下去,導致資產價格一路大漲。

每個國家投資者選擇的資產不盡相同,有些會選擇高科技股、有些會選擇幻想題材,例如電動車、元宇宙、區塊鏈、低軌衛星……,有些則會選擇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魷魚幣等虛擬貨幣。

而在台灣,被選擇上的標的之一是住宅,也就是說,住宅已經變成一種理財商品,而不是消費商品。

(延伸閱讀:內政部出重手打炒房!嚴禁預售屋換約,炒作房市最高處3年徒刑或5,000萬元罰金

今年10月,美國NAR統計美國的購屋者100組裡面有17組是非自住,這個數字就已經嚇呆他們了。因為去年這個數值是14%,以前最多10%出頭。在台灣呢?根據呂執行長提供的資料,超過50%以上。

當住宅變成理財商品,它的基本供需就已經不再重要了。虛擬貨幣的實質效益在哪裡?比特幣一樣從200美元炒到60,000美元。

過去台灣炒作豪宅時,豪宅都給外傭住跟繁殖蚊子用,絲毫不會影響豪宅的漲勢。此時主導資產價格的因素已經轉換為資金跟題材,只要貨幣持續的注入住宅市場進行停泊,就算少子化,也擋不住長期的漲勢。所以主導未來住宅價格的走勢,完全在流動性的多寡來決定。

資產是累積財富的地方,所謂台灣居住正義,只是冰山的一角。在資產價格全面推升的情況下,高資產族只要坐在資產上就財富可以一飛沖天,低資產族就是必須要吃土,這是一場合法的劫貧濟富系統。

人生、退休、狗、休息、休假、旅遊。(美聯社)
「躺平族」是資本主義下的時代犧牲品。(美聯社)

流動性氾濫的情況會不會改變?我認為不會,就算短期收縮,長期一定會回到老路,因為全球人口老化嚴重(尤其是先進國家),消費力逐漸下降,必須不斷的使用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加上現代貨幣理論(MMT)抬頭,債務貨幣化情況只會更嚴重。所以低資產族吃土吃定了,現在的經濟就是要犧牲低資產族,來維持整體經濟的持續運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