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半年燒兩億!專家:台灣ATM密度全球第一、銀行競爭激烈,純網銀開拓市場有難度

2019-09-19 15:11

? 人氣

台灣銀行業競爭激烈,不僅ATM密度全球第一,統計更顯示每人平均持有四張信用卡(圖/Unsplash)

台灣銀行業競爭激烈,不僅ATM密度全球第一,統計更顯示每人平均持有四張信用卡(圖/Unsplash)

台灣即將誕生三家純網路銀行,各界對它們能發揮的「鯰魚效應」懷有高度期待。但參考非洲、拉丁美洲及印度經驗,其蓬勃發展的網路銀行業務大都出於金融體制過度官僚或金融基礎建設不足所激發出的創新改革措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台灣實際上已經是銀行過度競爭,ATM密度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有4張信用卡。因此純網銀實際上會帶給現有銀行多少衝擊尚未可知,或許心理層面的影響會大於實質。所以純網銀除了對未來營運要保守估計外,還要先做好人事成本控管,才不會還没賺到錢,就先把大家的錢花個精光。

創新點:用「行動支付」代替銀行開戶,以「手機辦卡」篩選信用卡客戶,讓民眾用手機門號就能開戶辦理信用卡或申請貸款。

本文4大重點:

  1. 拉丁美洲最有價值的網路銀行 Nubank 用「手機辦卡」選出信用卡客戶。

  2. 巴菲特投資的 StoneCo用「Stone Hubs」緊抓中小企業及偏遠商家的金流服務。

  3. 「印度的支付寶」Paytm 讓客戶用手機錢包支付計程車、加油站、飛機票和電影票。

  4. 台灣的金融環境成熟,銀行過度競爭,純網銀能取得多少替代商機尚未可知。

2019年7月,主管銀行業務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一口氣開放了國內三家純網路銀行執照,分別是有電信及零售背景的「將來銀行」,有日本純網銀血統的「樂天銀行」,和擁有最多銀行股東的「Line Bank」。這其中有許多是官股出資,因此背後也是人民的血汗錢。這些純網銀預料將會發揮「鯰魚效應」(指透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帶給傳統銀行相當大的衝擊,刺激國內金融科技(FinTech)的加速創新。

傳統實體銀行其實也都有提供網路服務,但實體銀行的「網路銀行」,只是通路的延伸,並不具有獨立的功能。客戶仍然要到銀行開戶並申請後才能享有網路銀行服務,並仍常需要到銀行辦理約定帳戶、密碼重置、大額匯款,或是變更地址等業務,等於只達到部分純網路銀行的功能。

未來的純網路銀行,將著眼於更方便的存款、匯兌、保險、信託、財富管理等服務,並將結合AI及大數據分析,更精準的滿足客戶信用卡及貸款需求,讓年輕人、中小企業及偏鄉客群更容易取得金融服務,達到「普惠金融」的目標。其具體作法,除了可以觀摩鄰近香港、南韓及日本等金融成熟地區的方式外,其他一些新興國家地區的金融創新作法,其實更能讓民眾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務。

1. 拉丁美洲最有價值的網路銀行 Nubank 用「手機辦卡」選出信用卡客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