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動行駛的列車故障,我們該怎麼辦?從日本新交通系統現狀看無人駕駛危機

2019-07-06 07:30

? 人氣

2019年6月1日晚間8點15分左右,位於橫濱市磯子區新杉田車站,一列隸屬於金澤海濱線的無人駕駛列車,準備出發時,居然發生逆向行駛的狀況,以20公里的時速,撞上路線終點的止衝檔,造成14名旅客輕重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位於橫濱市磯子區的金澤海濱線,在6月1日發生逆向行駛的事故。(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位於橫濱市磯子區的金澤海濱線,在6月1日發生逆向行駛的事故。(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事發地點新杉田站的緩衝區與止衝檔。(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事發地點新杉田站的緩衝區與止衝檔。(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發生事故的金澤海濱線,全長10.8公里,是在1989年完工通車,使用當時最新科技的中運量系統,日本又稱為「新交通系統」。這條路線是在1973年的「橫濱市綜合計畫」當中,提出興建計畫,1983年決定採用「標準新交通系統」。

這套系統在當時,是相當新穎先進的,由於車體較小,淨空與斷面都比起一般軌道系統來的迷你,且因採用膠輪系統,因此爬坡力相當強大,在狹小的都會區相當適合。加上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甚至於無需乘務員,節省營運成本,因此自1970年代起,這樣的系統設計概念,逐漸獲得歡迎。

一般來說,中運量系統(新交通系統)的單位運輸能力,大約是每小時單向3,000-20,000人次(台灣的標準為6,000-20,000人次),雖然少於高運量的每小時60,000人次,但卻高於輕軌的5,000人次,所以相當適合中型都市使用,在「新都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1970年代末期,就成了交通系統的首選。

隸屬東京都交通局的「日暮里.舍人線」,2008年完工通車,是日本目前最新的中運量系統。(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隸屬東京都交通局的「日暮里.舍人線」,2008年完工通車,是日本目前最新的中運量系統。(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由於中運量系統有車體小、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因此也常成為機場內各航站間的聯絡交通,像是桃園機場連接一二航廈的PMS系統,即是一例。(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由於中運量系統有車體小、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因此也常成為機場內各航站間的聯絡交通,像是桃園機場連接一二航廈的PMS系統,即是一例。(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日本的第一條新交通系統,是神戶市的神戶新交通港灣人工島線。當時因應神戶港擴建,並規劃為海上新都心,而興建的人工島完工,為了運輸需求,所以神戶市打算興建一條軌道系統。

不過神戶市區相當擁擠,大樓林立的狀態下,興建傳統鐵道相當困難,當時剛提出的新交通系統概念,相當適合需求,因此便選定這項劃時代的交通系統。1981年神戶新交通港灣人工島線完工通車,成為世界第一條無人駕駛的自動化交通系統。

之後新交通系統便逐漸獲得各都市採用,時至今日,全日本共有11家採用新交通系統的交通事業體(不含機場內航廈間聯絡線),遍佈於日本各地,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行駛於新橋至台場、豐洲的百合鷗號了,由於台場在90年代,逐漸成為觀光勝地,百合鷗號也成為觀光客必搭的鐵道線了。

日本第一條實用化的中運量新交通系統,1981年完工通車,2006年再延伸至神戶機場。(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日本第一條實用化的中運量新交通系統,1981年完工通車,2006年再延伸至神戶機場。(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國人最熟悉的百合鷗號,就是自動駕駛的中運量系統。(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國人最熟悉的百合鷗號,就是自動駕駛的中運量系統。(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