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vs.唐諾:老派文章有魅力,臉書發現梁啟超?

2016-04-24 09:10

? 人氣

唐諾、張大春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取自新經典臉書粉絲頁)

唐諾、張大春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取自新經典臉書粉絲頁)

同世代的唐諾與張大春,從年輕時相識至今,意見不同、各有個性,如今同走過重度閱讀時代的他們,怎麼看待今人的閱讀?青年時有哪些文章作家影響過他們?老派文章家魯迅、胡適、梁實秋等在他們眼中到底好或壞在哪裡?四月十七日張唐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全紀錄:

張大春:一個禮拜多前我出版了《文章自在》這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因為要收錄一些文章,我特別去查找了書架上那些紙本的「老派文章」,之後我就在臉書上陸續寫了幾篇關於我所讀的老派文章。「老派」的定義是什麼?它不會固定不動,隨著時間的流動,我們對「老派」這兩個字的感受也會變動。我不想把老派文章限定在白話文運動初期的散文,或者是五四時代到三零年代初期的散文。另外今天我找了我的老朋友唐諾(謝材俊)來,因為他是大量閱讀各種文章的人,照道理今天是請他來為新書聲援,不過我估計他不會說好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重讀老派文章」的過程中,我開始去想,現在所說的「白話文運動」當時到底怎麼發生的?或者我們可以問:它有沒有發生過?那是不是一場真正的革命?根據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命名的「五四新文學運動」會不會只是個假說,只是假設了在那個時代有這麼一場運動。「五四運動」當時指的是一場愛國運動,一場打倒英日、爭取國家尊嚴、愛用國貨的運動,它跟文學並不直接有關。民國六年時,胡適之、陳獨秀等人不斷在媒體上對於使用白話表達強烈的焦慮,倘若今天把那個時代到三零年代那些日後被稱為典範的白話文拿出來重看,尤其是散文,我們來看其典範性究竟何在?如果我們能找出過去以來被推崇的徐志摩、朱自清、許地山、孫福熙、張秀亞、蘇雪林、鍾梅因、徐鍾佩或沈櫻等等一路到五零年代的作品重讀,會發現其典範性可能有些膨脹,它們更多是示範了白話文在發展階段中,當時的寫作者某些情感或知見。在民初到四零年代如果我們能回頭看這些當年大量被媒體刊載、被喜愛的文章,找出被誤解為經典之處,也感受它的特點,才能還原其價值意義。畢竟經典常是我們道聽塗說以為知道夠多的作品,其實我們都沒有真正讀過它。

唐諾、張大春在青田藝集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取自青田藝集臉書粉絲頁)
唐諾、張大春在青田藝集對談「老派文章的魅力」。(取自青田藝集臉書粉絲頁)

老派的動人:小說家化身私塾老師

唐諾:我今天來是因為兩個誤會,第一是我以為大春說要聊《文章自在》是去廣播節目上聊,這樣我就可以訪問他、並領主持費;第二我之前聽說《文章自在》是從原本兩百萬字刪成現在的字數,那真是十分捨得,所以內文應該像作者個性一樣自由不拘,但拿到書一看,沒想到編輯體例是那麼規矩,但我猜這是作者的意圖。我看完《文章自在》這本書很受感動,感覺上是個大文學家、大小說家突然變身私塾老師的感覺。我們知道大春有兩個小孩,一個明年考大學,另一個今年即將參加會考,所以作者積極地面對考作文的問題,這令人感動。我與朱天心在當年孩子面臨考試時期,從來沒有關心過寫作文這件事,總是讓她自生自滅。所以看這書的時候我會想起高中時讀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把對一個人的愛化成對所有人的大愛那種感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