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權利  

約 64 項搜尋結果
台中市北屯區一名年僅21歲的青年,自出生以來未曾上學、無戶籍、無健保,長期受限於父親的管教,被迫與社會脫節,淪為靠撿拾回收為生的街友。(圖/翻攝自FB/蘇乙青)

王順民觀點:一個被遺忘的孩子一當代臺灣移工社會與黑戶兒少的發展隱憂

台大兒童醫院的正門。(曾靖傑攝)

觀點投書:兒童權利下的醫療實踐:邁向兒童友善醫療

兒童節不應淪為單純的「歡樂節日」,而應藉此契機引導兒童理解自身權利背後的責任與義務。(資料照,柯承惠攝)

點教育》從收禮到付出─讓「兒童節」成為社會參與的第一步

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若主要照顧者關係互動失衡,容易導致孩子在未來人際關係中產生焦慮與不信任感。(示意圖/取自pexels)

觀點投書:當婚姻不再與育兒同行─從孩子的成長看見婚育分離的代價

2025國際兒童博物館舉辦「想像國家兒童未來館」論壇,邀請兒童策展與教育的國內外專家、團體、博物館夥伴、建築師、藝術及表演領域學者等,進行對話。(圖/文化部提供)

打造兒童的「神秘森林」!李遠揭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

臺東縣政府舉辦兒少代表縣外參訪活動,帶領第六屆兒少諮詢代表深入總統府、立法院等政府機關。(圖/臺東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臺東兒少代表前進總統府、立院 體驗民主殿堂

行政院28日通過《民法》修正草案,刪除父母「懲戒權」,並明定管教子女不得施以身心暴力。(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爸媽現在不能打小孩了!政院通過1修正案「懲戒權沒了」

2011年11月,兩名女孩在舊金山的蘋果專賣店把玩iPhone 4S。(美聯社)

未滿14歲不可註冊社交帳號,佛羅里達通過「全美最嚴年齡限制」!新法究竟是保護兒童、還是侵犯人權

台灣對於兒童不當對待,較少關注所謂菁英教育的紅線問題。(資料照,顏麟宇攝)

虎媽排「超人行程」踩紅線 逼子成龍可能操壞小孩人生

花蓮縣政府與花蓮兒家協會在花蓮福容飯店辦理第四屆永遠的父母共親職亞洲論壇。(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永遠的父母共親職亞洲論壇 徐榛蔚期關注離異家庭的兒童權利

即將迎來疫情時代新冠肺炎全面解封的第一個開學。(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觀點投書:遠距教學不是萬靈丹!後疫情時代下遠距教學的迷思

文化復原力指兒童或青少年在其文化背景、價值觀和脈絡中獲得支持和經驗,能夠在逆境中實現良好適應和和諧融洽的過程。(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觀點投書:澳洲原住民Winangay工具的借鏡:兒少安置中的文化權益

作者認為,不要怕學生參與校務會議!要實務上去克服那諸多的困難,而不該一味以實務上的窒礙難行來質疑這進步的做法。(示意圖,甘岱民攝)

點教育》不要怕學生參與校務會議!

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將青少年自殺率攀昇歸因於高樓太多,引起爭議。(資料照,「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YouTub截圖)

觀點投書:「心理健康假」是翹課神器?蔡政府做好準備了嗎?

屏東縣第十任兒少代表共15名正式上任。(圖/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為兒少權益發聲 屏東縣第十任兒童及少年代表正式上任

筆者說明,立法院目前正修訂國民教育法,其中因應司法院釋字第七八四號解釋,制定學生權利救濟之行政爭訟程序。(資料照,鍾巧庭攝)

觀點投書:從南投女童轉班案談校園兒少權利與「國民教育法」修法

國民黨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資料照,蔡親傑攝)

觀點投書:期待台北市府新團隊成為兒少權益明燈

我國在2017年頒布《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幾乎保障同性婚姻與異性戀享有民法上同等的權利,但卻將跨國婚姻與領養排除在外,直至今日,相關規定還在研議、裹足不前當中,使得許多同性伴侶或夫妻,只能藉由漫長官司還個公道。(資料照,美聯社)

觀點投書:政黨、保守派、國際法─臺灣人權之路何去何從?

近年來國內青少年自殺率上升,衛福部認為是「高樓增加」所導致,引來社工團體的批評。(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衛福部稱「台灣高樓多」導致青少年自殺率高!社工聽完超驚嚇,列3點回應政府

高雄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納入學生代表。(圖/高市教育局提供)

高市性平教委會納入學生代表 透過學生會由高中學生民主產生

花蓮縣政府舉辦「Now We Play-一起玩吧」親子基地闖關活動,吸引滿滿人潮前來同樂。(圖/花蓮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Now We Play一起玩吧 婦幼園區化身親子嘉年華

熱心正義人士通報的案件減少,是兒童保護工作的警訊。(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兒虐.搶救》「錢不是花在刀口上,而是傷口上」 社安網為何沒接住這些幼小生命

台東縣府舉辦「一起遊戲、一起設計」工作坊,透過孩童們的遊戲參與,設計出更符合需求、自然永續的公園。(圖/臺東縣政府建設處提供)

邀請孩子參與式設計 饒慶鈴打造臺東首座大型兒童運動公園

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有它的意義,隱含的內涵需要大人引導探索。對於富有深度意涵的兒童節,除了熱鬧喜慶地慶祝,它本身還是一個教育兒童的最佳時機。(示意圖/新北市政府)

點教育》「歡樂」兒童節?這還不夠!

少年事件處理主要仍以「輔導」為主要訴求,筆者建議應將之適度導入專業的教育、輔導資源系統中。示意圖,圖為在彰化少輔院演出舞台劇《逆風少女》。(資料照,宋慧昱攝)

葉毓蘭觀點:「少輔會辦法」聯合「少年偏差行為辦法」把「輔導先行」邊緣化了!

人權會發表CRC第二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圖/主辦單位提供)

人權會發表CRC第二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 重點關注疫情下兒少權利、數位權益、替代性照顧措施 籲強化法令、預算、政策落實保障投資兒童人權

人們常喊「殺人償命」,但細究過往死刑判決,恐怕誰都不會抱持著百分之百的「天經地義」...(圖/kirahoffmann@pixabay)

虐殺致死為何不算「情節最重大之罪」?看遍無數死刑犯 他道破多數人不知的法官心思

防疫除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亦應遵守比例原則,圖為行政機關將民眾集中送往檢疫所隔離。示意圖,與本文無關。(資料照,顏麟宇攝)

許澤天專文:為防疫強制隔離未成年中學生,既違憲也違兒童權利公約

王力宏(左)日前遭前妻李靚蕾(右)指控以探視小孩為名,帶3位陌生男子試圖硬闖家門,讓離婚事件再掀一波熱議。(資料照,取自IG@jl.leilei)

王力宏、理科太太離婚皆釀風暴 建立未成年子女保護機制不能等

2015 年,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舉行的抗議活動中,一名婦女舉著寫有西班牙語「立即停止」的標語,要求對針對兒童的性犯罪進行更嚴厲的懲罰。(AP)

「她們是女孩,不是媽媽!」性侵歪風猖獗、尋求墮胎困難,這個國家的「小媽媽」年增萬人

美國年紀最大、服刑最久的少年終身犯黎根2月出獄,揮別鐵窗生活68年,展開全新人生。(AP)

15歲遭判無期徒刑,一關將近70年!美國「最老少年終身犯」獲釋,摸索鐵窗外全新人生

由兒童文學作家林真美撰文、並委由玉山社及星月書房共同出版的《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於21日舉辦發表會。(盧逸峰攝)

人權議題兒童不宜?童書《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啟蒙孩子兒童權

澳洲正在考慮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從10歲提高至14歲。(Filippo Cerulo@flickrCCBY2.0)

10歲的孩子就可能入獄服刑、原住民兒童佔6成以上!澳洲團體呼籲正視司法系統嚴重缺陷

作者呼籲淵明國中勇敢面對過錯,並即刻廢止限制學生髮式嚴重侵害學生人權的行為,並應就過去對學生造成之不可逆的傷害公開道歉。圖為雲林縣淵明國中學生。(取自淵明國中校方專用臉書)

觀點投書:私校要求學生剃平頭,侵害學生人權

總統蔡英文參觀國家人權博物館「我是兒童,我有權利」特展,表示值得每個台灣人都來走走看看。(總統府提供)

參觀兒童權利特展 蔡英文:台灣要強大,自由、民主、人權很重要

收容外籍移工生下的無國籍子女的關愛之家,於2月24日合法立案,定名為「關愛之子家園」。(資料照,謝孟穎攝)

「兒童人權不因國籍有所不同!」10多年搶救移工寶寶卻難合法 關愛之家終盼立案

陸委會日前開放陸配子女入境政策急喊卡,事後遭前總統馬英九批評政府「民粹、歧視」。對此,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見圖)19日反擊。(資料照,盧逸峰攝)

馬英九挺「小明」批政府歧視 王浩宇:為什麼又要讓中國撿到槍?

親子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作者建議中央政府和各縣市政府,將新生兒閱讀禮袋的贈書由各縣市戶政單位或圖書館發放調整為縣市醫院的嬰兒室發放,從嬰兒室開始建立親子共讀的好習慣。(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廖宗聖觀點:再往前跨一步,落實兒童權利公約

前任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見圖)表示,如果陸配子女仍可依陸委會專案審查規定入境台灣,那之前衛福部長陳時中禁止陸配子女入境是在說「哈囉」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陸配子女可依專案審查入境?陳以信嗆Kolas:是在哈囉?籲林萬億出來面對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見圖)在臉書回應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指衛福部長陳時中歧視,「真要講被種族歧視,我的經驗可多著,都不用引用人權公約。」(資料照,蔡親傑攝)

馬英九辦公室批陳時中歧視 Kolas Yotaka:要講種族歧視,我經驗可多著

前總統馬英九(見圖)16日發布新聞稿,期許總統蔡英文能以總統的高度超越民粹,帶領人民邁向更高標準的台灣價值。(資料照,蘇仲泓攝)

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再發聲力挺「小明」!馬英九辦公室批陳時中歧視

對於陸配子女來台政策遭撤回,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表示不贊同,並點名要衛福部長陳時中(見圖)去看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資料照,蔡親傑攝)

陸配子女來台政策遭撤 羅智強:請陳時中看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律師陳麗玲指出,拒絕陸配子女來台的規定已經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反問總統蔡英文(中)做了這些事「還想加入聯合國?」,並批評陸委會「可悲的屈從上意」、「可憐的事務官扭曲自我」。。(資料照,顏麟宇攝)

批陸委會拒陸配子女來台「屈從上意」 律師:蔡政府還想加入聯合國?

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越會在孩童3歲時進行導讀,這對孩童往後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社會互動上等指標都有很深遠的影響。(示意圖/acworks@photoAC)

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越會在孩童3歲時進行導讀!這份報告道出嬰幼兒閱讀的「馬太效應」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28日於立院舉行「給輪椅族正常生活記者會」,批評食藥署擬規範輪椅後方須標示大型許可證字號有「變相歧視輪椅族」之虞。(蔡親傑攝)

食藥署擬要求高掛標示「而且不能太小」 何志偉批變相歧視輪椅族!

(示意圖)白色恐怖時期,許多未滿18歲的兒少也成為政治受難者。(@Pixabay)

世界兒童日》出生68天成「全台年紀最小政治犯」、《返校》劇情真實上演,兒少也是白色恐怖時期受害者!

衛福部長陳時中(中)與美國國務院兒童事務特別顧問勞倫斯(左)出席台美「跨國父母擅帶兒童離家合作備忘錄」記者會,右為AIT處長酈英傑。(蔡親傑攝)

每個孩子都是寶!台灣、美國重視兒權 攜手解決跨國父母擅帶兒童離家問題

20190117-上周新北市淯薪托嬰中心爆發虐童事件,法律扶助基金會、人本教育基金會16日等多個團體偕同被 害幼童家屬召開「老師失控 行政失職 司法加油!淯薪幼兒園兒虐案不是個案」記者會。(顏麟宇攝)

2歲男童遭師虐膠帶捆椅拍照PO網、檢方不起訴 律師嘆:司法不是等小孩死掉再來追究!

作者認為,國家應主動賦予對醫療事項心智健全的兒童完整的醫療自主權利。圖為台大兒童醫院。(取自台大兒童醫院網站)

廖宗聖觀點:殘缺、矛盾的病人自主權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