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心理健康假」是翹課神器?蔡政府做好準備了嗎?

2023-03-25 05:30

? 人氣

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將青少年自殺率攀昇歸因於高樓太多,引起爭議。(資料照,「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YouTub截圖)

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諶立中將青少年自殺率攀昇歸因於高樓太多,引起爭議。(資料照,「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YouTub截圖)

近年來,「心理健康」逐漸被社會所重視,但相關宣導與教育充足了嗎?今年我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時,審查委員Laura Lundy向時任衛福部心理健康司諶立中前司長詢問我國青少年跳樓自殺率較高之因,諶竟以「近10年我國高樓增加」為由回應,讓我國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瞬間成了國際間的笑話,也讓身具心理衛生專業的筆者深感蒙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許多精神疾患(如思覺失調症等)好發年齡均為求學時期,該疾患可能影響病患長達一生;依據監察院范巽綠等監委所提之「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及作為等情案」調查報告顯示,各級學生自傷人次正逐年攀升,2020年與2016年相比更多出八倍,可見在所有族群中,學生族群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心理健康假」便成了其一緩解的方法。

大學端在許多學生自治團體與校方的合作下紛紛推出心理健康假或心理調適假等請假規則,不過目前有施行者仍在少數,僅有成功大學、政治大學以及中山大學等校研擬實施。

然而不只大專院校學生有此需求,行政院兒權推動小組梁朝勛兒少委員於2021年拋出了高中心理健康假的構想,目前教育部已著手研擬相關政策;國中小部分,衛福部去年公佈2021年之「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顯示,高達16%國中生(高中生為12.7%)曾經認真考慮結束生命。筆者亦曾私底下與某升學導向之私立雙語小學6年級學生進行接觸,該生自認心理健康有出狀況,且已有多次自殺嘗試,並主動明確與師長表示希望尋求專業人員之協助,但校方與家長均忽略該生,對外一致否認該生需求,單就筆者初步觀察,該生確實有需要專業人員協助之處,筆者認為,除了確實盤點各級學校心輔量能外,去污名化亦是亟需著手的面向,讓社會大眾了解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都可能會出狀況,此時求助專業人員是正確且能被社會所接納的。。

許多人擔心心理健康假在落實時可能會被濫用,被當成學生翹課的擋箭牌,但比起這層擔心,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相關的配套措施:

將情緒辨認、壓力處理課程列入義務教育

從教育層面著手,讓學生們學習如何情緒辨認、壓力處理,學會辨認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後,再行評估是否有請心理健康假的需求,便能減少反對心理健康假者的擔心。

去污名化,讓校園心輔資源得以妥善運用

依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2018至2019年學生自殺身亡個案近7成均未曾接觸過校內心輔資源,可見各級學校所提供的資源與學生真正的需求間仍存在著許多落差。筆者認為其一原因可能為若在上課時間至輔導室進行求助,可能會引起同儕不必要之臆測與輿論,進而不敢使用校內資源;另一原因可能為學生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狀態正逐漸低落,未能及時求助以致憾事發生,故去污名化應是政府需要著手介入的。

蔡政府一向自栩極為注重心理健康,在2015年競選總統時便提出「五大心理健康行動」,其中包含從校園教育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強化校園心輔體系,但蔡總統執政至今已近6年,除前述5大心理健康行動未完全落實外,從心健司諶前司長種種失言、衛福部未積極回應監委心理健康相關提案,甚至是在疫情期間帶頭網路霸凌、操弄媒體輿論,造成不必要之壓力來看,民進黨政府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可謂說一套、做一套,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筆者理解政策推動需要一定的時間以及實施的不易,不過想請教執政黨一個問題:「死幾個孩子才算多?」筆者期望今年立院由林為洲、王婉諭的委員促成通過的精神衛生法施行及新任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上任後,在心理健康、精神衛生領域能真正提高國民全方位的健康與福祉。

*作者現就讀輔仁大學職能治療學系輔修兒童與家庭學系,目前為基隆市、新北市青年事務委員候選。先前為行政院兒權推動小組/基隆市兒少代表以及謝國樑市長競選辦公室青年顧問。其專業領域涵蓋兒少/身障權益、心理健康、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教育等議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