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發症  

約 83 項搜尋結果
全國首創,投縣府採購腸病毒71型疫苗,提供設籍投縣低收、中低收入戶,出生滿2個月至未滿6歲嬰幼童免費接種。(圖/南投縣政府)

因應腸病毒疫情升溫 南投弱勢家庭幼童免費腸病毒71型疫苗接種

牙痛怎麼自救

【下班經濟學】為什麼牙痛千萬別躺著?名醫曝5大快速止痛方法!

國內新冠疫情升溫,疾管署日前表示,預估這波疫情預估高峰將自7月初開始,可能延續至8月初。示意圖。(資料照,余志偉攝)

新冠死亡率是流感的9倍?林氏璧詳解數據:比較基準不一樣

醫師莊智超檢查糖尿病足病患潰瘍回診的狀況。(部立台北醫院提供)

糖尿病患者腳底小傷口卻差點截肢 醫教導如何正確照護足部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與一般兒童症狀不同,會出現發燒、活動力下降等症狀,後期可能併發心肌炎、肝炎、腦炎。(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伊科11型多可怕?早產嬰染病亡 專家示警:今年恐爆大流行

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全身器官造成慢性傷害。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盧逸峰攝)

連續血糖監測助攻 糖尿病胖大叔變身型男

今年首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診個案不治死亡。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7旬翁不治身亡!今年首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個案 未及時治療致死率達4成

大S臨終前,小S全程守護在醫院,見證姊姊最後一刻,當場情緒崩潰癱軟痛哭。(圖/擷取自大S徐熙媛Facebook )

大S流感為什麼這麼嚴重?名醫曝「1症狀」重症預兆不能拖

大S徐熙媛赴日得流感併發肺炎猝逝,對此, 醫師也整理了流感常見症狀、高風險族群。(圖/翻攝自 hsushiyuan@instagram)

大S流感併發肺炎離世!醫師曝7大高風險族群,出現3大關鍵症狀立刻就醫

台灣北醫附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提醒,不排除台灣已經有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感染者。(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14歲以下孩童重災區?陸「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已傳入台灣?3類人恐有嚴重併發症

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高達1萬9460人,並發生新生兒重症個案。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美聯社) 

疫情超反常!腸病毒就診創近10年新高 「出生未滿月」成重症病例

(示意圖/取自Pexels)

癌症險繳26年,病逝後竟拿不到任何一毛錢!專家曝投保忽略4大眉角,生一次病恐破產

最新研究發現,長期以168斷食法減重,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示意圖/取自freepik)

間歇性斷食是什麼?專家揭「168斷食缺點」:吃錯恐增加91%心血管死亡風險

感冒了怎麼辦?(示意圖/取自photo-ac)

陳俊翰疑感冒併發症過世!為何感冒能致命?醫生道出背後關鍵:這1種人要特別注意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陳俊翰11日出席台灣美德站出來,凱道護國之夜。(柯承惠攝)

快訊》律師陳俊翰年初二離世!民進黨哀慟證實「疑感冒引起併發症」 昔涉「身障歧視」王志安道歉了…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律師陳俊翰離世。(資料照,柯承惠攝)

罕病律師陳俊翰離世 民進黨證實:疑感冒引起併發症

營養師表示,想改善高血壓症狀,平時可以多吃以下6類食物降血壓。(示意圖/取自photoAC)

高血壓不是少吃重口味食物就會好!研究證實6類食物=1顆降血壓藥物,吃2周就能見效

飯後30分鐘進行運動,能有效預防血糖高峰,不過飯後並不適合進行激烈的運動,所以可以透過健走的方式運動。 (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想吃東西又怕血糖上升?專家教你1方法,不吃藥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高血壓怎麼改善?營養師盤點6樣食物能有效幫助血壓穩定,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示意圖/取自photo-ac)

高血壓不是少吃鹽就會改善!營養師推薦「6大降血壓超級食物」防癌、保護心血管

23歲女網紅「巨人小莫」突然病逝,卻傳出家人連骨灰都不願領回。(圖/翻攝自微博)

身高2.3公尺!23歲中國女網紅驚傳「感冒猝逝」 狠父拒領骨灰:不要就是不要

如何預防心臟疾病?醫師推薦3種有利於心血管健康的食材,其中十字花科蔬菜的功效相當突出,每天只要吃10克就能大幅降低發生血管堵塞的風險。(示意圖/取自Unsplash)

降膽固醇不必靠吃藥!醫師推薦「3大護心超級食物」,1蔬菜每天吃10克就防血管堵塞

新冠防疫解封後,接種疫苗民眾比率已大幅降低。(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冠+流感、社區病毒群魔亂舞 口罩戴上、疫苗打起來

台灣民眾遊日要注意了!日本東京24年來首發「A型鏈球菌咽喉炎」流行警報(示意圖/柯承惠攝)

日本旅遊注意!東京24年來首發「A型鏈球菌咽喉炎」流行警報,症狀、預防方法QA一次看

寒流來襲,手腳冰冷,中醫教你2招保養心血管。(示意圖/取自Photo AC)

排骨湯別只會加蘿蔔玉米!中醫師教你「加這些食材」補身又能保養心血管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中國低價傾銷便宜藥品醫材!心導管、人工關節包含其中 民眾憂心健保署究竟能否把關?

有婦人旅日返台,就醫時發現肩膀有黑色絲線的「肉瘤」。(示意圖/取自桃園機場官網)

高雄婦遊日返台「肩痛10多天」…醫驚見「黑絲肉瘤」:是蜱蟲!被咬後「發燒、四肢無力」要小心嚴重併發症

嘿咻需要性能力整合,包含了陰莖的堅挺、腰力還有耐力,相較而言,自慰只需要動動手就好,所消耗的能量低上許多。(示意圖/取自unsplash)

頻繁自慰、做愛會精盡人亡?泌尿醫曝男人每日最佳射精次數,超過恐有併發症須住院治療

宏碁義大利籍前執行長蘭奇過世 。(資料照/柯承惠攝)

快訊》宏碁前CEO蘭奇動手術引起併發症逝世!享壽68歲

高膽固醇如何降低?醫師:6種食物要少吃。(圖/取自Pexels)

膽固醇過高,都是吃蛋害的?醫師解答「6種NG食物千萬別碰」,小心指數頻上升

BA.5傳染力比先前BA.2高出了2-3成,身體出現6種類似感冒症狀要小心。(圖/中央指揮中心提供)

今日新增24669例本土、33例死亡!羅一鈞曝確診「6大常見症狀」,口罩解禁時間恐再延後

一名二十多歲女性私密處不定期起水泡,水泡久了潰爛使她又癢又痛,多次就醫治療沒用,甚至被醫師懷疑是性病。(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私處狂冒水泡遭疑「私生活淫亂」!20歲女淚喊性經驗零,檢查結果嚇傻醫生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打AZ疫苗會顯著增加血栓栓塞的發生。(資料照/柯承惠攝)

新冠肺炎》國外最新研究!醫警告「打這款疫苗」恐增血栓機率:風險是12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變組副組長羅一鈞1日出席疫情記者會。(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121死、221例中重症!本土確診3萬5699例 18歲少女肺炎併發呼吸衰竭亡

謝宗學醫師提醒,從孩童出現確診症狀開始,有4個關鍵時間點務必留意。(示意圖/取自xFrame)

新冠肺炎》小孩確診了,怎觀察是不是MIS-C、急性腦炎?醫提醒「4大關鍵時間點」要留意

確診後即使快篩轉陰,仍然可能出現腦霧、心悸、影響神經狀態的後遺症。(示意圖/取自photoAC)

新冠肺炎》確診後快篩轉陰性不代表沒事了!中醫師曝康復關鍵天數,教5招預防後遺症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出席台中市疫情線上記者會說明MIS-C症狀、發病時間。(圖/台中市政府)

全台數例MIS-C症狀 王志堯院長提醒請家長留意、盡早送醫可提升治癒率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這波COVID-19疫情有幾大特徵,兒童腦炎個案數較多是其中之一。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坦言「台灣兒童染疫併發腦炎個案確實較多」 李秉穎揭唯一預防方式

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咳嗽等症狀新冠還是慢性鼻竇炎?以下「11種症狀比較」希望幫助民眾自我判斷。(示意圖/取自photoAC))

咳嗽鼻塞、嗅覺喪失,我確診了嗎?醫生一圖揭新冠肺炎、慢性鼻竇炎最大差異

醫師提醒,兒童併發腦炎重症有4大徵兆,家長務必特別留意。(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冠肺炎》為何台灣兒童確診,重症率比日本多10倍?醫師揭背後原因,4大症狀出現立刻送醫

確診新冠肺炎的人,雖然有些是無症狀,但更多的人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像是喉嚨乾痛、咳嗽、發燒、疲倦和流鼻水等症狀。(示意圖/取自photoAC)

新冠肺炎》確診喉嚨痛爆怎麼辦?醫警告3種NG食物千萬別吃,教你2招馬上減輕疼痛感

國內確診個案中,目前併發兒童嚴重急性腦炎的孩童共有6名,死亡高達5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5名兒童確診死亡全因這併發症!醫師曝「病程超快」僅1種方法可救,8大症狀出現立刻送醫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指出,據美國哈佛大學衛教資訊,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會出現1種潛在嚴重和危險的併發症。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兒童確診恐患併發症!詹長權曝「哈佛研究」:出現這些症狀應就醫

醫師表示,喉嚨痛不一定只是感冒,還有可能是6種疾病的症狀,各會出現不同的併發症。(圖/取自photoAC)

確診喉嚨痛到如刀割!醫師曝出現6大關鍵症狀「不是單純小感冒」,Omicron最像這一種

根據英國研究,許多上班族確診康復後,受到新冠長期症候群困擾,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呼吸困難等後遺症。(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出現長期症候群!重症醫公布3大後遺症,這族群影響最嚴重

慢性病如高血脂症等,會使新冠肺炎病毒的穿透力上升,而血脂異常者感染後,死亡風險將大增2倍以上。(示意圖/取自pakutaso)

高血脂確診死亡風險飆2倍!醫點名3大高風險族群,壞膽固醇別超過「這數值」

本土確診數持續飆升,醫師建議政府升2.5級或類三級,做好3件事就能降低傳染力。(資料照/柯承惠攝)

本土確診數持續飆升!醫建議「升類3級」一個月:做3件事疫情就會趨緩

美國一名男子表示,自己確診後生殖器縮短整整4公分,讓他失去自信。(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染疫男稱陰莖縮水4公分!泌尿科醫師證實「真的」,15%確診者有性功能障礙

胃潰瘍初期症狀不明顯最多可能只是上腹悶、吃東西容易脹氣,但若拖延不治療,日後可能會有更嚴重的胃穿孔等併發症。(示意圖/取自photo-ac)

胃潰瘍初期症狀不明顯,拖延治療容易產生3種併發症!醫師曝5大關鍵前兆,容易脹氣要小心

高血壓的罹患率越來越高,但到底怎樣才算高血壓、又該怎麼預防?相關知識一次告訴你。(圖/取自Omron Healthcare@Facebook)

血壓正常值是多少?超過範圍會出現什麼症狀?醫師一張圖帶你了解高血壓最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