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價傾銷便宜藥品醫材!心導管、人工關節包含其中 民眾憂心健保署究竟能否把關?

2023-06-29 11:45

? 人氣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1月3日傳出國內生技公司研發新藥後,相繼向政府申請健保藥價,對此,各家國內藥廠一致同意,台灣健保藥價與先進國家比較之下太低,將可能影響國際市場定價,甚至有藥廠因為新藥健保價格過低,決定走向自費市場;然而不僅僅在藥品面,乃至於手術用醫材類別也因為健保醫材制度調整,造成中國大陸的醫材以低價傾銷台灣,衝擊台灣醫材產業生態,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2021年《醫療器材展業年鑑》指出,2020中國進口的低價醫材比例逐年上升,自2020年統計結果逼近百億,台灣藥廠、台灣國內醫材業、進口醫材經銷業者呼籲衛福部能站在病友、產業的雙重角度將利益最大化,取得雙贏局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健保署藥品價格低過頭醫院怎麼生存? 殺價殺過頭藥廠新藥轉向自費中

早於2019年期間,根據健保署公開新聞稿內容,於二代健保上路後國家依法試辦「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簡稱DET),並從超出藥費支出目標值得額度以及「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依據藥價市場調查結果對藥品交易價格進行藥價調整,對此,諸多藥廠於2023年1月公開回應,不論新藥申請健保的過程健保署比價十國,仍為先進國家最低價;或是藥價調整的制度,都讓藥品價格過低,都可能迫使部分藥廠選擇自費機制。

對此,公衛專家周穎政指出,從健保署的立場執價量調查著實是必要的;但從醫院的立場來談,為處理醫療院所虧損、行政費用、人力增額費用等,透過藥品價格差異,補足醫療場所人事費用,是相當常態的狀況,周穎政表示,醫院的人事成本占據營運相當高的比例,健保的藥價調整政策、價量調查制度,著實有可能造成部分醫療院所營運衝擊。

健保署草菅人命擠壓醫材價格! 蘇一峰:若不是最好的材質術後是很有可能增加復發機會!

另外,針對健保署價量調查制度,不僅在藥品場域產生衝突,另外醫療器材也引發第一線執刀醫生的質疑聲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台灣的藥品原料、醫療器材進口將近有七、八成是依賴中國,而形成這樣的主因則是由於健保署過度擠壓價格,造成中國進口的醫材與藥品連年上升。

蘇一峰直言,價格跟品質確實有直接的影響,以民眾最常接觸到的手術醫材來說,骨丁、骨板、人工關節、水晶體、心導管,甚至手術中的耗材,如止血鉗、縫合器等,「要放到病患身體裡的醫療器材,若不是最好的材質,術後是很有可能增加復發機會、提高併發症發生機率,醫生會有很多擔憂」,但近年由於健保署政策要求價格折衷,高品質歐美醫材逐漸退出台灣市場,蘇一峰坦言「這是劣幣驅逐良幣」。

「早在數年前,我們就呼籲過台灣在醫療上不可以只追求壓低成本!如今傳出有診所缺原廠抗生素缺三年了,就是價格壓太低造成的後果」,蘇一峰另外提及,近年有一種對抗長新冠症候群極其有效的化痰藥,而這個藥廠總代理就在台灣,申請健保單顆藥物8至10元台幣,但健保攔腰砍半再下殺最多給付2塊半,價格談不攏反觀東南亞此藥品上市15元台幣,台灣作為此藥物世界代理商出口各國,但身為台灣國民卻買不到藥,蘇一峰坦言「健保署就是想逼藥廠做賠本生意,那好的藥自然退出台灣市場,去其他國家了」。

「價格低的醫材,品質也低」蘇一峰直言不諱,針對健保署近年種種政策,蘇一峰表示,藥廠為了生存退出台灣市場或是走自費管道;而醫院為了營運只好轉而使用低廉的中國藥物,其實對臨床端、病患都不是好的現像。

根據市調公司波仕特公布「台灣民眾醫療器材來源認知現況調查」,八成的民眾對中國品牌有負面印象,但如蘇一峰所言,低廉的價格造成低廉的品質,健保署藥價調整政策、價量調查制度雖可以減緩健保持續虧損的問題,然而一味降低健保給付金額,對於醫療院所、民眾、藥廠與醫材業者都並非長久之計,健保署恐怕需要重新建構平衡、雙贏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睿筌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