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時代》選摘(3):林毅夫的理論在中國沒有市場?

2015-01-30 05:30
在宜蘭出生的林毅夫相信,唯有進入中國才能落實他的未來。(中評社)
在宜蘭出生的林毅夫相信,唯有進入中國才能落實他的未來。(中評社)

想成為真正的信仰者,那是個分外困難的時代。2012年六月,叛逃者林毅夫結束了他的世界銀行任期,返回北京。他對任內成就很是自豪,他促使世銀多學習中國經驗,多強調基礎建設及工業政策,送別時,大家向他致敬;只是私底下,他與世銀分手時,彼此都覺五味雜陳。他以局外人之姿到任,離職時還是個局外人。當他在世銀內部碰到批評人士,質疑他信仰政府能做出最好的投資決定時,他避而不辯。他與招募他的世銀總裁佐立克並無交乘作用。林愛掛在嘴邊的是:他不僅是第一位出身自開發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還是頭一個「能好好瞭解開發中國家」的學者。

他去國那些年,林只是更多地宣揚中國經濟手法的福音,可等他返回北京,那個觀點已經令他跟不上許多同儕。中國有諸多成就沒錯,但其人均所得依然只在土庫曼(Turkmenistan)與納米比亞(Namibia)之間。中國讓一個原本貧窮的鄉土國家成功工業化沒錯,但那麼做還能撐多久,經濟學家們見解分歧。曾預言安隆(Enron)倒台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查諾斯(James Chanos)主張說,中國經濟仰賴的大泡沫「一千倍於杜拜」。在二○一一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近七成來自基礎建設及房地產,在現代國家中,沒有其他大國曾瀕臨那個水平。即使在一九八○年代經濟繁榮到頂點的日本,也只抵達那個水平的一半。在一窩蜂投資熱當中,由省級、地方當局控制的公司所獲得的新貸款,比例之大,實在離譜。二○○六到二○一○年間,中國地方當局撥出超過八千平方英哩的鄉村土地來開發,整個面積相當於新澤西州。都市化是中國經濟成功重要的一環,但伴同的是高昂的代價,包括污染、攘奪珍貴土地而引發的憤怒。二○一一年,地方政府債務飆升到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的五分之一。中央政府不准他們發行自有公債,所以地方政府只能由農民手中低價買地,再轉售出去來籌錢,而這正是中國許多民怨的來源。

林毅夫前學生之一、名叫姚洋的教授在北京發表他關於中國未來的政、經見解,與其恩師大相逕庭。姚指出,裙帶資本主義興起,貧富差距之大,都證明中國的經濟模式,如果再不允許更大的政治開放「以平衡不同社會團體的各種需求」,那麼已經走到一切可能性的極限。他舉網路及工會管制,還有工作條件不安全為例。「中國公民面對這些侵犯,不會默不作聲,而且他們的不滿將導致周期性抵抗,」他警告說,「再不久,某種明確的政治轉型,允許尋常公民參與政治過程,是有其必要的。」這篇文章流傳得很快,它似乎捕捉到中國知識分子因惑於政府不肯分權,讓改革陷入停滯而累積的挫折感。

金融海嘯後幾年,大多數濟學家最後都相信,隨著中國勞動大軍老化,其成長將減緩。有多快?影響多廣?端賴中國政府怎麼動作;它能不能控制貪腐、維繫大眾支持、解決污染、縮小貧富差距、釋放人民另一波潛能。到二○一二年,減緩的跡象很明顯。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會硬著陸──但對此林毅夫並沒猶豫不決。他堅持說中國有潛力「保八」直到二○三○年,這個姿態讓他變成外交部的甜心,替他安排媒體簡報,駁斥較悲觀的預測。有位專欄作家替林毅夫取綽號為「林增長」,另譴責他是在「放衛星」──絲毫不客氣地提到毛澤東忠誠的助手林彪,在大躍進時代把浮報的假收穫量,比擬成蘇俄成功發射「史普尼克」號人造衛星。有個經濟學網站設立專頁,上頭橫亙著一則問題:「林毅夫3.0能返回地球?」《南華早報》寫道:「你不必是顯赫的國際經濟學家,也能瞧見他論證裡的破洞。」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全球財經》石油業財報不佳 道瓊仍大漲225點
松菸鍋爐房煙囪 距大巨蛋工程不到20公尺
丁學偉觀點:別把責任推給「亞斯伯格症」
胡一天專欄:算一算,買哪隻才划算?
管中閔准辭 杜紫軍接掌國發會
管中閔辭職聲明 引陸游詩自況心情
英知名藥廠將採「基因剪刀技術」發展新藥
台灣TVBS 張孝威時代來臨
北市廉政透明委員會 先查5大案
人質將獲釋?日本政府:事態正在出現變化
希臘奪回財經自主權 德國拒絕讓步
重視台灣市場 Facebook在台成立辦公室
兩岸經合會 增設中小企業小組
國民黨智庫資源多 網頁點閱率卻慘不忍睹
會談2小時 朱立倫成功讓連戰全面退出智庫
國民黨中常委邱復生女兒邱于芸出任文化部政次
兩岸第10輪貨貿談判 春節後登場
無法無天!空服員落髮撐傘 抗議華航打壓工會
反迫遷連線政院抗議 要求實現居住正義
翻轉教學 點亮偏鄉教育
人生不是你想的那樣 31則愛的叮嚀
綠憲改研討會 不支持純總統制或內閣制
比爾.蓋茲給問:希望能學會中文
香港TVB出售TVBS股權 王雪紅全面掌控
海洋保育在地觀點:責任漁業指標 RFI
山口組百年慶 日本黑道都開什麼車來祝賀?
(更新)在法失蹤台女黃子涵 找到了
政治人物好感度 陳菊第一 柯P第二
綠委批卓伯源詩碗花1.2億 義消消防衣僅買4套
黏呼呼、慢吞吞的美容法:泰國蝸牛SPA
流浪時必備的五張專輯(一)
項兵:美國說yes的時代已過去 世界正被中國化
北台灣櫻花搶先綻放 櫻花季報到
良心壽司、永續海鮮?消費選擇1個頭2個大
教育部明年起不再提供國中會考量尺
2015二二八共生音樂節 邀請青年多元記憶228
朱主席不承接訴訟 王金平黨籍案將自動結案
撙節帶來失落的10年 英國央行總裁痛批
景氣復甦 馬英九:台灣為世界最不痛苦第3名
解決專屬經濟區爭議 中韓展開海洋劃界談判
友善捕撈、聰明消費 美漁產業者推「永續壽司」
管中閔請辭獲准 內閣將現波動
經合會未提新航路爭議 台聯率眾場外抗議
兩岸經合會登場 我促速談貨貿中方冷處理
特稿:港台為啥吐槽大陸游客?
觀察:誰有權領導中國的武裝力量?
全球資安亮紅燈 駭客攻擊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