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喝完不許開車上路!美醫學機構建議修改酒類警語,新增「罹癌風險」提醒貪杯客

2025-01-04 14:56
一間堆放大量酒精飲料的餐館吧台。(美聯社)
一間堆放大量酒精飲料的餐館吧台。(美聯社)

未來美國販售的酒精飲料外包裝上,除了「禁止酒後開車」的標語外,還有可能新增一項看似更嚴重的警語,提醒喜愛乾一杯的民眾,飲酒存在一定程度的癌症風險警語。現任美國公共衛生署長(U.S. surgeon general)維韋克‧默西(Vivek H. Murthy)日前公開建議國會,應該對酒類產品的健康警告標籤進行更新,加入「癌症風險警告」的新標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建議,是因為美國每一年、酒精飲料會導致10萬例癌症病例,以及2萬例死亡相關事件。

華盛頓郵報》等外媒引述默西的說法表示,有關酒精與癌症的關聯性,過去數十年以來不斷有醫學團隊進行研究。而美國國家毒物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早在2000年就將酒精飲品列為致癌物的一種;而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87年起,也同樣開始這樣認定,但對於酒精可能與癌症有關,多數美國人對此並不知情。

研究人員發現,酒精可能透過干擾代謝與損害基因(DNA)的方式誘發癌症,包括增加雌激素對乳房組織的影響。大量酒精進入人體,還可能改變口腔和喉嚨區域的細胞,使其更易吸收生活中來自菸草、煙霧中的致癌物質。不過,默西的建議並不代表飲酒一定會引發癌症,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奧蒂斯‧布勞利(Otis Brawley)指出,對採取輕度社交飲酒的人,罹癌風險是比不碰酒精者略高,但對那些酗酒者而言,罹癌風險則會顯著增加。  

不過,對於默西來說,這個時間點是最尷尬的局面,因為新任總統即將在本月20日宣誓就職,這也意謂著屆時將有新任署長與國會議員上任,他所提出的建議,是否能被下一任署長認同和執行,目前還無法確認。任何對健康警告標籤的修改,都需經國會表決後批准,而持有保守派立場的人,通常反對政府「過多」干預公共健康的政策。

現任美國公共衛生署長(U.S. surgeon general)維韋克‧默西(Vivek H. Murthy)。(美聯社)
現任美國公共衛生署長(U.S. surgeon general)維韋克‧默西(Vivek H. Murthy)。(美聯社)

候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名的新任署長珍妮特‧尼瑟瓦特(Janette Nesheiwat),她是一名家庭與急診醫師,過去多年以來一直在福斯新聞(Fox News)撰稿。有美國媒體搜查尼瑟瓦特過往撰稿的主題,發現她以評論身份撰稿時,曾多次對酒精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提出警告。

默西持有研究數據顯示,長期攝取酒精會增加罹患乳癌、大腸癌、食道癌、肝癌、口腔癌、喉癌及聲帶癌的風險。至於卵巢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則尚未有明確的證據支持,這些病症與酒精有關聯。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伯恩斯坦(Eden Bernstein)也表示,「總體上來說,科學界普遍認為、酒精就是一種致癌物。」  

由於受到家族病史、體重及生活方式(如吸菸與運動)等其他因素影響,很難單以飲酒習慣警告當事人存在罹癌風險,部份醫師會透過強調酒精與癌症的關聯性,來促使已經處在高風險的患者,減少或停止飲酒。因為研究中發現,即使每日飲酒量少於一杯,罹患乳癌、喉癌和口腔癌的風險仍會增加,隨著飲酒量的增加,患病風險也會進一步升高。  

美國當地常見的烈酒品牌。(美聯社)
美國當地常見的烈酒品牌。(美聯社)

麻州總醫院癌症中心(Mass General Cancer Center)流行病學主任安德魯(Andrew Chan)表示,「考量到可能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很複雜,我們需要思考更廣泛的潛在機會。」近期一份針對癌症與酒精銷售及消費的分析發現,因酒精罹患癌症而死亡的女性,大多數和乳癌有關,而多數男性則是罹患肝癌。  

美國蒸餾酒協會(Distilled Spirits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對默西提到的罹癌風險,採取默認的態度,但協會受訪時強調,現有的包裝警告標籤,早已向消費者傳遞足夠的酒精潛在風險,並不需要額外增加或調整。

 

但默西本人卻非常堅持,他認為酒類外包裝的健康警告標籤,「是一種有效且能提高民眾,認識任何可能對健康危害的因素,並促使他們改變的手段。」在他看來,美國目前的標籤內容,打從1988年起未曾進行更新,僅標注警告懷孕期間飲酒的風險,以及酒精對駕駛和操作機械的可能影響,卻沒有提到過度飲酒可能讓身體陷入罹癌的高風險狀態。 (相關報導: 一億日圓的「宇宙版獺祭」,限量只有一瓶!旭酒造踏出月球釀酒第一步,獲利將全數捐給JAXA 更多文章

 

 

風傳媒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酒後請勿開車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台新金尾牙 》董座吳東亮加碼200萬獎金 員工嗨翻
馬桶泛黃尿垢刷不掉怎麼辦?內行用1便宜好物快速去垢,免刷洗萬年汙漬乾淨如新
你也是高薪低報嗎?勞保投保薪資天花板8年沒變 超過300萬人持續「卡關」
柯建銘喊罷光41席藍委 李彥秀批當家亂政:在跟賴清德搶深綠總司令
趕緊儲水!1縣市1/7起大停水「從早到晚都沒水能用」,家中有無供水一鍵看
記得刷存摺!財政部發「每人近1.2萬元現金」,符合條件1月底就會入帳
印度關注中國西藏大型水壩計劃
朱立倫聲援白營上街遊行 凌濤:藍白合2.0不為選舉而為司法正義
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進度超前 侯友宜:期望115年底提前完工通車
醬油瓶蓋的「密封拉環」別當垃圾丟!業者公開超強用途,主婦驚呼:活50年才知道
新光金尾牙 》董座魏寶生報喜:「年終獎金更豐厚」、估平均上調至4〜5個月
冬天電風扇不吹別直接收起來!台電曝1動作延長家電壽命,重新開啟更省電
台灣知名飯店宣布熄燈!業者撐不下去「經營20年走入歷史」,最後營業日期曝光
傳被同伴「拋棄在深山」?高山症女山友終於獲救了!她澄清:我沒被丟包
柯文哲恐被押30個月?郭正亮點出高院更一裁罕見之處:就是要讓他被「消音」
「韓國瑜、江啟臣、區域藍委全罷免掉!」柯建銘喊為救台灣:這些人沒有價值
韓國旅遊要注意!首爾公園或景點別餵野生動物,小心「荷包大失血」
鋼鐵巨頭併購難產:拜登出手阻擋新日鐵併美鋼,稱4千億收購案會傷害「國家安全」
年輕人別忘了領錢!政府加碼發1200元「一鍵登記立刻入帳」,發放對象曝光
Nissan神車要停售了!台灣再也買不到,車主讚省油好養底盤穩、外觀內裝吸引人
長輩新年領錢了!政府每月發1000元紅包,一鍵快速申請、領取資格一文看
朱亞虎、彭振聲為何起訴後沒事?他批認罪協商根本荒謬:柯文哲不吃這一套
黨內首戰告捷!川普擺平共和黨極右派,強生連任美國眾議院議長
「說柯文哲會逃亡就會逃?」張亞中怒批北檢囂張:誤押多久自己就關多久
10萬元沒了!桃園機場宣布「禁用1款行李箱」,日本街頭使用也恐被開罰
膀胱過動症症狀有哪些、怎麼治療、如何改善排尿次數?一文看懂不再一直想尿尿
柯建銘嗆彈劾藍委 劉靜怡再開酸「北韓法學」:民進黨團在號令監察院?
氣象預報》強烈冷氣團冷超久 !全台連凍7天「氣溫跌10度以下」,下周天氣一次看
高院審判長遇柯文哲案「態度突變」?黃國昌曝:他曾對起訴續押不以為然
陳智菡「共識決」對話成柯文哲羈押關鍵?黃國昌還原當時狀況:檢方東湊西湊
該怎麼選出潛力優質股?專家曝3大判斷妙招!選錯恐高估股價,做出差勁的投資
500元飛了!新交通規定1/6加強執行「違者秒被開單」,很多騎士都忽略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德國與日本何時可以加入?俄羅斯:永遠不可能
幕後》盯著柯文哲案忘了公務員之死?霸凌小金庫勞動部就安基金這樣亂花的
白蘿蔔怎麼去除苦味?農委會下鍋前先做1步驟「保證零失敗」,軟嫩鮮甜不苦澀
納健保癌症新藥上緊箍咒 癌友等救命藥看得到吃不到
從會計、壽司教師到網販台灣料理 女兒、疫情讓40年日本老台僑人生轉彎
風評:龍年效應失靈,私校逃命要比快
陸文浩觀點:軍售新年餘波盪漾,東戰台海當頭棒喝
簡錫堦觀點:脫貧模範生─中國,陷入社會貧困危機
林庭瑤專欄:大膽柯總召,打臉賴總統?
韋安觀點:柯文哲再度收押禁見!仍是未來兩場選戰最大變數?
王瀚興觀點:法外開恩或法外加刑?改判重刑共諜父子的法律商榷
閻紀宇專欄:卡特總統與伊朗人質危機
觀點投書:從元旦談話,看賴總統格局之小
觀點投書:從台積電論私校經營
張經緯觀點:不一樣的2025年!深度求索 DeepSeek 閃亮登場
陳羋妡觀點:從化工到故宮書畫權威,何炎泉的藝術人生很理性…
鄭家鐘觀點:一場音樂會,一個時代的故事
觀點投書:好好照顧自己─重新檢視預防照顧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