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條件7》劇透 吳念真重現1949年、1990年「異鄉變故鄉」情境

2016-04-09 09:00

? 人氣

吳念真在專訪中暢談了不少靈感來源,第7集可能會以「故鄉變異鄉」作為主軸,描寫1949年中國人遷移來台以及1990年代台商赴中打拚的生命故事。(曾原信攝)

吳念真在專訪中暢談了不少靈感來源,第7集可能會以「故鄉變異鄉」作為主軸,描寫1949年中國人遷移來台以及1990年代台商赴中打拚的生命故事。(曾原信攝)

導演吳念真自2001年起所創作的《人間條件》系列舞台劇深入市井生活,寫出小人物的生命歷程,每次演出都能高朋滿座,至今15年的時光足以讓一個孩子從國中階段踏入社會到站穩職場,在2017年更將推出《人間條件7》,雖然劇本還沒寫好,但吳念真在7日的專訪中,暢談了不少靈感來源,第7集可能會以「異鄉變故鄉」作為主軸,描寫1949年中國人遷移來台,以及1990年代台商赴中打拚的生命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吳念真專訪
從電影轉戰舞台劇的吳念真,從2001年開始,以自身對於平民生活的見識與體悟,創作出首部舞台劇作品《人間條件》,一做就是6集,至今已屆15年。(曾原信攝)

從電影轉戰舞台劇的吳念真,從2001年開始,以自身對於平民生活的見識與體悟,創作出首部舞台劇作品《人間條件》,一做就是6集,至今已屆15年,2017年將推出《人間條件7》,故事背景仍十分具有吳氏風格,同樣以市井小民作為背景,這次的格局更放大,將以台商作為人物角色。

以台商做背景 講述1949、1990年相同生命歷程

自2014年底的演出《人間條件6》後,吳念真在7日的專訪中,談到將在2017年演出的《人間條件7》背景脈絡,吳念真表示,這次的創作是源自同樣是導演的兒子吳定謙,他曾建議第7集講述台商的故事,特別是著墨在1949年和1990年,雖然間隔41年,卻有相同的生命歷程,也就是「異鄉變故鄉」。

1949年,很多人隨著國民政府遷移來台,一時間回不去,就此在台灣定居生活,異鄉變成故鄉;到了1990年,許多台商看上了中國的創業契機:土地便宜、人力便宜,從東莞還是一片甘蔗田時,他們就抱著挑戰的決心赴中發展,努力與地方打好關係,異鄉再變成故鄉。

吳念真專訪
吳念真專訪時談到1949年的故事,當時很多人隨著國民政府遷移來台,一時間回不去,就此在台灣定居生活,異鄉變成故鄉。(曾原信攝)

吳念真說,這個故事讓他想到過去在金門當兵時,曾有一個士官長不僅脾氣差,也沒人理他,自己一個人就住在碉堡中,只看見他在天花板刻著三個字:「合肥人」,每次都罵說「台灣這麼小,落日的地方才是我的家,田野的疆界。」吳念真說,當時他覺得合肥很遙遠,也不想理他,退伍之後就沒聯繫了。

直到有一次吳念真去中國江蘇昆山拍片,搭火車時意外看到「往合肥幾公里」,突然讓他感觸到,原來合肥這麼近,但是那個士官長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再回來過,「那個很奇怪的憂傷或是無奈,無法形容。」吳念真表示,可以理解那種感覺。

吳念真的兒子還笑說,「那主題曲就訂台北的天空吧!」他回說:「對阿,一堆台商以前KTV常常都唱台北的天空,明明人在東莞,還唱台北的天空。」

《人間條件3》外地人到大城市打拚 符合中國情境

《人間條件3》曾於2015年首度赴中國,在北京及上海演出,對於適不適合中國人的胃口,吳念真表示,不是每部《人間條件》都適合,像第1集因為是講里長的故事,台灣味太強,中國人不一定懂;第2集提到二二八事件更不用說,會有政治審查的問題;第3集因為是人口移動到大城市求職,就符合中國現在的時代背景。

吳念真提到一個故事,他曾經去中國上海拍照時,需要修剪頭髮,就隨便到飯店旁的小理髮店修剪,當時是一個年約20出頭的小女生,在聊天時得知她是從貴州來,先是到東莞做女工,再來上海學美髮,他覺得像極了過去他這一輩從外地來到台北打拚的樣貌。

吳念真詢問未來會不會在這開店,小女孩回說:「不會」,她要回去貴州開一間只有4張椅子的美髮店。吳念真說,他好久以來沒有聽過年輕人有這麼實際的夢想了,像他這一輩過去的夢想總是說得很實際,例如開修車店等,就像在寫創業計畫,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是喊著要成為郭台銘,他認為郭台銘的成功無法被複製,這就是兩代之間的差異,現在的中國經濟發展正在走台灣過去那個階段。

睽違15年 《人間條件1》5月全台重新巡演

此外,《人間條件1》睽違15年後將再度回到眾人的目光,包括黃韻玲、李永豐、柯一正、唐美雲、鍾欣凌、陳竹昇、吳定謙等原班人馬,將於5月開始在台灣各地巡迴演出,重新讓觀眾回味簽賭六合彩的里長伯父親、青澀年華的女兒卻被過世的阿嬤附身,只為了心中惦記的那個人,詭異卻又爆笑、感人的喜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