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雞排博士到碩士清潔隊員─台灣高教的危機

2016-02-22 12:52

? 人氣

從雞排博士到碩士清潔隊員─上周有53名碩士參加桃園清潔隊員考試,這顯現台灣高教的危機。(取自麥寮鄉公所網站)

從雞排博士到碩士清潔隊員─上周有53名碩士參加桃園清潔隊員考試,這顯現台灣高教的危機。(取自麥寮鄉公所網站)

3年前的「雞排博士」轟傳一時,引起鴻海郭台銘說國家應對其「課人才浪費稅」;今日則是碩士清潔隊員出現,且數量還真不少。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資源的錯置與浪費、甚至台灣企業用人的問題,盡在其中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桃園市政府舉辦儲備清潔隊員召募,來了超過3000人報名,報考者中近千人大學畢業,甚至有69名碩士報考;筆試後到上周六舉辦體能測驗時,有1031人參與,其中有53名碩士─其中還包括台大碩士。

政大博士生宋耿郎放棄月薪5萬的收入,回鄉開雞排店,曾引發社會的熱議。修完學分卻放棄寫論文,也放棄這個博士學位,據宋耿郎說原因之一是:發現學長們都失業。

每個人的工作選擇都有其自我考量,都該尊重,不論是賣雞排、清潔隊員,都是正當職業,旁人不必多言。雞排博士創業後,樂在其中,也覺得讓他學會謙卑,對他的人生而言是一大收穫。一名原任職環保企業、卻放棄現職去報考清潔隊員的碩士也說,相較民間企業「沒日沒夜」的工作,如能當清潔隊員換得穩定生活品質,以少1萬元薪水「換得孩子笑容」,值得。

但以國家整體角度看,卻該警惕與檢討高教資源是否配置錯誤與浪費的問題。

以培養出一名碩博士的高教人才而言,包括國家投入的教育資源、個人的花費與投入、及因投入學位產生的機會成本,大概都要以數千萬元計。如果所學能符合社會與職場的需求,其效益才算是顯著。如果不符需求,完成學業就是長期失業的開始,顯然這筆「投資」是浪費、缺乏效益;當事人要轉業還要重新再學習,作更多的投資。

當然,大家也可以一起唱高調,說說高教絕對不是「高級職業訓練所」,所以不能把是否找得到工作跟這個系所的價值直接聯結;也可以強調只要接受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的品質與素質」就會不同、就有提升,不能太短視近利的看各高教科系的價值。

這些話或許沒錯,但都難抵所學專長無用、投入大量時間與錢卻換來長期失業之痛。對國家而言,就是資源浪費,既有某些專業領域缺少人才、卻又有某些領域失業日盛。

台灣高教今日的問題,當然主要源自20年前的廣設大學政策,近年則因少子化及經濟擴張腳步緩而導致負面衝擊顯現益發明顯。經濟放緩、投資減少,讓企業雇人更保守,專業上只是「沾到邊」、或甚至非專業者,不在考慮之列。少子化則讓許多學校與科系跌入「等無學生」的窘境。

依照教育部公布158所大專院校各科系去年新生註冊率,3千個科系中有67個科系註冊率低於3成,甚至有3校4科系註冊率是「0」、完全沒新生註冊;而去年各大學也共54個博士班註冊率掛零,所謂的國立「頂尖大學」的台、清、交、成、政大、陽明、中央等全都有博士班招生掛零─就連台大都出現4個博士班無人註冊的窘境。

正面解讀,學生不再迷惑於拿一個博士學位,而是會考慮到各科系專業的市場性─白話文講就是工作好找與否;許多科系博士班儼然是為學術研究而設,因此可脫離市場考慮;但實際上高教的教職有限,依照教育部估計,每年畢業4000多名博士,但國內教職釋出名額1年只有800多─顯然有3千多人無法在大專院校找到教職,如果此科系的專長缺乏市場性,淪入長期失業、或兼職打工的機率大增。

科系浮濫、學用落差,是台灣高教第1個危機,而且早已出現;少子化則是第2個危機,今年起應屆生人數大幅減少後,許多大學更難支撐。美國投行高盛去年曾發表一份報告,指說因學用落差與高額學貸,年輕人可能該審慎考量是否念大學。

台灣大學生的學貸問題或許不如美國嚴重,但學用落差則可能更嚴重。這是台灣高教的危機,教育部是準備「讓市場自然淘汰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願意大刀闊斧,主動解決這個問題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