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年代台灣的知識分子藉由辦報、廣設文化講座、讀書會、讀報社,從事文化啟蒙運動,開創了台灣人有自尊、有自信,自我覺醒的大時代。而今2016年是「台灣文化協會」創立的95周年,同時今年開始,蔣渭水文化基金會也將接下這個文化傳承的接力棒,繼續這項傳承先賢精神的重大使命,自今年起開始主辦的「台北市URS27W三年文化講座計畫(2016-2018)」。未來三年,每個月將有兩場的文化講座,於週六下午兩點半至四點在「URS27W城市影像實驗室」(即「蔣渭水的大安醫院」)開講。
第二場文化講座今(20)下午在「URS27W城市影像實驗室」舉辦,由蔣伯欣博士主講《醫院書局與報社-看台灣近代公共領域》。蔣伯欣博士是蔣渭水醫生的曾孫,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蔣伯欣博士表示,雖然演講過很多場次,在阿祖的故居演說是前所未有的經驗,所以有些緊張,可以說是近鄉情怯,他要以曾祖父的大安醫院為中心談談台灣公共領域的形成,並且分享台灣藝術史的演進。
蔣博士說西方文明能夠現代化就在於公共領域的出現,歐洲的貴族有所謂的「沙龍」,邀請知識份子或藝術家來沙龍談天說地,討論新奇的知識或嶄新的觀念,甚至展示藝術成果,歐洲許多現代觀念就是誕生於沙龍之中。
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在蔣渭水涉入政治活動後,醫院院址成為台灣民報總編輯部所在,許多與蔣渭水志同道合的友人來到大安醫院協助辦報,還在此舉辦座談會,大安醫院因此逐漸成為公共領域以及彙集意見的場所,發揮類似沙龍的功能。接著蔣渭水在大安醫院旁開設「文化書局」,專門販售當代先進思潮的書籍,大安醫院因此成為台灣日治時代文化運動與社會運動的重要地點。蔣伯欣博士提到,日治時代的台北市有三家主要書局販賣新思潮書籍,影響當時的年輕學子,分別是蔣渭水的文化書局、連雅堂的雅堂書局、謝雪紅的國際書局。
蔣博士也說,其實台灣日治時代早期咖啡店曾經發揮類似公共領域的功能。像是1912年在台北新公園(今日的228和平公園)開幕的「獅子咖啡店」,開店之初常有政府官員前往消費,各種文藝團體也在店內定期聚會或舉辦美術展覽,因此逐漸成為文人雅士交流的地點。只不過隨著1920年代台灣經濟成長,咖啡店的客群逐漸從文人雅士擴及到普羅大眾,原本沙龍的功能遭到其他娛樂功能取代,公共領域才轉向醫院、書局與報社。蔣伯欣也強調無論咖啡店或醫院,還是要看擁有者是否有意願成為公共領域。像仁安醫院與大安醫院同為台北市內少數台籍醫生開設的西式診所,仁安醫院院長柯謙諒醫生就專心行醫,故該院並沒有成為公共領域。
大安醫院成為公共領域,帶來包括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等多項新思潮影響1920至1930年代許多年輕學子,這些年輕人日後進入藝術領域成為台灣藝術史上的重要人物,像是藍蔭鼎、陳澄波、黃土水、洪瑞麟、李梅樹等等,其中李梅樹先生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學校內作育英才無數,包括最鍾愛的弟子--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先生。洪瑞麟先生學習美術期間受到社會主義的影響,其繪圖一直呈現基層民眾的生活,他為了畫出礦工們艱苦的工作情況,而親身到礦坑工作。陳澄波先生在228事件時因為替嘉義市民出頭,遭到國民黨軍隊逮捕後遊街示眾在嘉義車站前槍決。
【活動資訊】時間:週六下午 2:30 - 4:30地點:URS27W 蔣渭水紀念展示館(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27號)
報名請電話「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延平辦公室:02-25566015 楊秘書每位酌收場地清潔費150元 ,報名前50位可獲贈福袋一只!未成年者及各級學校學生憑證免費(也需報名)。
【本季講座預告】2/27 《二二八消失的臺灣菁英》讀書會 薛化元教授3/12 《地靈人傑大稻埕~新文化、新音樂、新美術》莊永明老師3/19 《日治時期台灣人唱的日本童謠》音樂欣賞 趙天儀教授3/26 《有意思的醫學故事》同場加贈《健康講座----食鹽與健康》朱真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