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女權之聲》到《丹麥女孩》

2016-02-21 05:50

? 人氣

《丹麥女孩′》劇照。

《丹麥女孩′》劇照。

最近上映的電影-《丹麥女孩》,它是一部關於跨性別的電影,講述世界上第一名從事性別確認手術(舊稱性別重置手術,俗稱的變性手術)的跨性別女人-莉莉.艾爾伯(Lili Elbe)。我因為受到邀請,在上映前就先看過了一次,它的片尾有提到,主角莉莉的勇敢,至今依然鼓舞了跨性別運動。剛好前一陣子,描述20世紀初爭取女人投票權運動的電影-《女權之聲》才剛剛下檔,性別議題正逐漸抬頭並興盛,因此我想做個延伸,去討論跨性別與女性主義之間的關係,並談談我自身的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聽過多元性別,那「多元女性/女人」呢?

「多元性別」、「性別是個光譜」許多人都已經聽過了,也內化成自己的觀念,並成為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但對於「女性」(female)或「女人」(women)的定義,卻依然狹隘、僵化與本質化,被定義為「天生的陰道擁有者」,甚至單純只有「順性別女人」(cisgender women,出生時為生理女性,自我認同與社會角色皆為女性者);「多元性別」很多時候亦只被理解成「性/別少數與弱勢」,而非「所有多樣化的性別」;「性別是個光譜」更被理解成在男女定義不變的情況下,還有別的第三、四、五…性別,但其實男性與女性的定義本身就是多元、不穩定且鬆動的。

「女性」與「女人」的定義包含了「出生性別」、「生理性別」、「心理性別」、「社會性別」、「法定性別」等不一樣的定義方式。而且即使在任何一種定義下,不同女性與女人彼此之間都還存在差異,即使一樣是生理女性,有人可以懷孕,有人則無法;一樣是社會性別女性,有人是賢妻良母,有人是浪蕩豪放女…等等。若「多元性別」與「性別是個光譜」存在,「女性」與「女人」作為種群體,且定義本身多元、不穩定且鬆動,那由此便可推論「多元女性/女人」與「女性/女人是個光譜」的存在,而這個觀念也必須使之普及。

跨性別女人也是女性與女人

承接前面所述,「女性」與「女人」都是多元、不穩定且鬆動的分類。因此跨性別女人(trans women),那些出生時被判定為生理男性,被賦予男性身分,不過自我認同實為女性,並很可能透過社會化、激素與手術,成為(become)女人或女孩的人們。雖然生理性別(sex)與順性別女人不同,但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與性別角色(gender role)則與順性別女人大同小異。

根據著名女性主義者-西蒙.波娃所述:「我們不是生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可知,無論是跨性別女人還是順性別女人,都是透過社會化而成為女人的;酷兒理論與後現代女性主義大師-茱蒂斯.巴特勒更提出,區分生理性別是被社會操弄出來的,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建構;推動性騷擾與歧視言論立法的女性主義法學家凱瑟琳.麥金儂也說:「女人是個政治群體。…我不在乎一個人是怎麼成為男人或女人的…一個人如果認為她是女人,想要當個女人,且不斷去符合作為女人的條件,那對我來說就是女人」。是的,跨性別女人就是女人與女性,與所有女人一樣,不需要由他人的觀感與刻板印象作為評判基準,即為一個女人與在社會中所存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