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兩岸:金馬獎有中國卻沒了台灣?

2015-10-03 10:40

? 人氣

金馬獎五十多年前擔負了獎勵和發展台灣電影的工作。(BBC中文網)

金馬獎五十多年前擔負了獎勵和發展台灣電影的工作。(BBC中文網)

台灣的華語電影金馬獎公布了今年的入圍名單,從入圍的獎項來看,有不少來自中國的電影人和電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說金馬獎近年來強調是「華人世界電影盛事」的電影競賽,但是去年來自中國的電影卻是大贏家、拿下了多個重要的獎項。

金馬獎的確從當年的獎勵台灣「國片」變成了唯一以華語電影為主的國際化電影獎項,但是對台灣本地的電影人而言,卻也失去了鼓勵台灣電影的這個機會。

從金馬獎最近幾年,中國產製的電影奪得多項大獎、反觀台灣的電影卻屢屢「槓龜」。

這是否說,中國的電影在台灣有其影響力?是否意味著金馬獎能夠對中國的電影產生衝擊、擦出火花?

台灣知名影評人藍祖蔚表示中國的電影在台灣並沒有市場,這是因為內容就是不能引起共鳴。

口味不同

中國的電影在台灣,就和中國央視每年重頭大戲「春晚」一樣,中國的觀眾看得津津有味,但是無法吸引台灣的觀眾。

藍祖蔚表示,雖然金馬獎成為了「華人世界電影盛事」,但是卻也失去了獎勵本土、鼓勵台灣電影人的功能。

台灣電影受到環境和資金等等的影響,人才外流,中國電影的進步和創意的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國電影仍然無法在台灣得到共鳴。

大約十多年前,一部以同性戀議題、涉及「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藍宇》,在中國被禁,但是卻在金馬獎上大放異彩。

不過藍祖蔚認為,其實金馬獎沒有達到鼓勵中國電影人的效果,他以賈樟柯的《天注定》為例,內容講的是中國貪官腐敗的問題。

藍祖蔚說這部電影一樣在中國被禁,中國看不到,他覺得賈樟柯之所以能夠得到外來資金來拍攝電影,主要還是因為賈樟柯的電影在海外有市場。

他也以台灣本土大賣的本土電影為例,指出台灣觀眾對中國的電影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但是這些電影卻無緣金馬獎。

華人的電影展

還記得去年在金馬獎的頒獎現場,起初來賓們還對得獎者報以掌聲鼓勵,越到後面,卻有越多的質疑聲音。

藍祖蔚說,經過那麼久的時間,金馬獎取得了現在這種華人世界電影中的高度,要低下來,也是不可能的。

不過台灣的環境開放,這也是眾所公認的,所以之前曾經有評審說,中國電影創作的環境困難,但是中國的電影人仍然設法突破、嘗試不同的議題,而台灣的環境自由,拍出來的電影「應該不只是如此」。

其實金馬獎從早年開始,就是包含了香港拍攝的電影,八十年代開始逐漸「國際化」,多年來也讓不少如今台灣知名的導演嶄露頭角。

如今是國際知名的李安、侯孝賢等人,當年都是先受到了金馬獎的肯定,但是藍祖蔚說,中國電影題材的開放與否並不是金馬獎所能夠影響的,主要還是得看北京。

對於是否應該把金馬獎定位在「整個華人世界」的電影,而另外再成立一個專門用來鼓勵台灣本地電影的競賽影展?藍祖蔚的答案是「我樂觀其成」。

撰稿:威克 BBC中文網記者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