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社會安全網破洞,不是「宅」而是「男」也!

2015-07-26 05:3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宅男」有危險的說法,其實很有爭議空間。(資料照/蘇仲泓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宅男」有危險的說法,其實很有爭議空間。(資料照/蘇仲泓攝)

柯文哲表示「宅男」─「整天不跟人家交往,也不跟家人講話的(男)人」是危險的,而我並不是很認同這樣的這樣的說法,除了這種說法是基於刻板印象與歧視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宅男成為施暴者或犯罪者的原因,根本不出在「宅」。由於「宅男」是種「雙重身份」,由「宅」與「男」組成,而宅男之所以危險並非因為「宅」這個身份/屬性,而是出在「男」這個身份/屬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會絕大部分的重大施暴者都是男人,從鄭捷、到文化國小女童割喉案,再到捷運中山站砍人案,犯案人不都是男人嗎?且放眼古今各國,無論是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挪威殺人魔之輩也幾乎都是男人,我深信這絕對不是巧合,或一朝一夕的風波,而是這個父權社會賦予男人的權力與身份的問題。

暴力,是侵犯對方身心的強制力,基於「權力關係不對等」而產生,所以施暴者多半對受暴者的心態,即是認為對方是低一等的,就是「(該)被X的」,所以才會有諸多暴力的產生。

在這個父權社會,性別是一種封建與階級,男性階級就是父權社會的主導者、支配者。而順性別男人(打從出生身心皆為男性者),自幼就接受一種自己就(必須)是高人一等的教育,建構所謂的「男子氣概」-一種由父權建構強化-具侵略性與支配力的特質,且不培養男性去關懷別人,將這些責任全丟給女人,並且社會賦予了男人相當多的權力(現世可說就是個由男人主宰的世界,一切生殺予奪皆由男人掌握,雖然男人之間也有階級差異,但相較於女性與非二元性別者,男人依然掌握/壟斷世界多數的權力與資源)。

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問題,如果「宅」真的是個問題,為何那些為數眾多一樣足不出戶的家庭主婦/婆婆媽媽們,縱使遭逢重大變故或不順心,似乎也不是重大犯罪的高危險群。我們很少聽聞因丈夫不忠、小孩叛逆的失意家庭主婦,憤而拿菜刀去超市無差別殺人這種案件(我目前想過相對合理的情況),多聽到無差別殺人的事件,多半都是交不到女友、失業、妻離子散的憤世男人呢?

雖然男人掌握了多數權力,但同時也被賦予了許多責任的重擔,也就是所謂的「凝視」-社會對人們一切的積極監控,當男人交不到女友或處身、失業或低薪、一定年紀沒有成家立業,就會被視作是「失敗者」,而傳統父權框架下男人不被鼓勵表現出軟弱的樣貌,因為那是被視作「像女人般無能」的行為,而是鼓勵男人使用暴力與支配,來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

而表現軟弱其實是一種表達自己的能力,是相當需要勇氣與情感表述的才能的,要建立一個可以讓社會中的彼此表達軟弱的網路,更需要相當多傾聽、陪伴、同理的能力,可是在現今的社會卻會被視作是「缺點」,這是父權與資本主義對情感能力/陰性優點的一種貶抑,可說是將事實扭曲到了極點。

從這麼多案件來看,過度強調建立男子氣概-閹割男性情感-賦與男性過多權力與伴隨的壓力等做法,很顯然已經釀成災禍,但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社會真心想解決問題的話。

*作者為恐性與受暴連線召集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