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觀點: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測試

2018-11-04 07:00

? 人氣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貿易戰的壓力測試(DW)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貿易戰的壓力測試(DW)

如果早幾年或許這樣的文章很容易寫,總結一下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主要因素,大力褒揚一下改革開放造成的中國奇跡,基本上就OK了。但是現在,在這個四十周年的特殊時刻,突然冒出來一個與眾不同的美國總統,他發誓要掀開中國經濟奇跡的底褲來看看,結果讓全世界發現了和原來很不一樣的成色。於是大家忽然覺得好喪氣:難道這四十年的積累都是一場空嗎?未來的中國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是會繼續成長,和其他東亞經濟體一樣,步入發達國家行列?還是成長停滯,社會矛盾爆發,和那些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國家一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好的兩敗俱傷呢?」中國股市蒸發一兆,美國股市上漲兩兆

這幾天,網上流傳著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自從川普威脅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以來,中國的股市蒸發掉了一兆美元的市值,而美國股市倒是上漲了大約兩兆美元的市值。於是吃瓜群眾弱弱地問:說好的兩敗俱傷呢?

確實,這一次美中貿易戰才剛剛開打,未來也不知道到底會打到什麼程度,一切都還是未知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作為老百姓的信心指標,已經明明白白展示出來一種恐慌。那麼,到底如何評價這次來自美國的壓力測試呢?真的是如此嚴重嗎?

加收關稅會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分攤,比例取決於雙方競爭力大小

中國現在的GDP大致上是12兆美元,對美出口5000億美元,大約佔整體經濟的4%多那麼一點點。美國如果真的開始加徵25%關稅,當然會削弱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完全喪失這個市場。因為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加收的關稅會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分攤,其分攤的比例取決於雙方的競爭力大小。

比如中國的產品如果有很強的替代者,那麼就可能會得不到消費者的分攤,從而被潛在競爭者擠出市場。但是這並不是唯一的競爭結果,全球來看,美國消費者想要找到完全替代中國的生產基地並不容易。美國政府在開證關稅之後不到24小時,馬上打補丁,請有需要的行業申請豁免,就是一個例子說明其替代品並不容易找到。

即便就按照川普期待地減少了一半左右的市場,也就喪失了大約兩個百分點的市場需求,合計人民幣1.6兆元。這個收縮的幅度並不是短期政策所不能抵消的,比如中國在2007年的時候採取的積極財政政策,一下子就增加了4兆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個規模可以完全抵消美國對中國採取禁止出口措施的影響,何況現在就是加徵關稅而已。

China Dr. Shen Ling

本文作者沈凌博士

加徵關稅,必須和人才引進和技術引進策略相配套

除了出口,還有進口的影響。目前中國對美國採取貿易對抗措施,也加徵關稅。邏輯同上,中國消費者必然也會分攤漲價的比例,而其多寡,取決於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如果我們認為美國產品有極強的競爭力,比如晶片,無可替代,那麼中國消費者就會承受全部的漲價,這樣的貿易對抗措施,實際上就損不了人,反而害了自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