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柯文哲韓國瑜的衝擊效應,選後才開始

2018-11-04 06:40

? 人氣

作者針對年底大選進行觀察,認為柯文哲充分利用年輕族群討厭藍綠政治惡鬥心態,積極吸收年輕人和首投族。(資料照,方炳超攝)

作者針對年底大選進行觀察,認為柯文哲充分利用年輕族群討厭藍綠政治惡鬥心態,積極吸收年輕人和首投族。(資料照,方炳超攝)

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朝野互有攻防,越加白熱化,雖說此次九合一選舉攸關臺灣藍綠政治版塊的變化、柯文哲勢力的發展情況、2020總統大選觀察的前哨站及重要觀察指標、甚至對於兩岸關係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但選後台灣社會的變化恐怕才是我們必須留意的重點,這涉及到台灣的國家認同、統獨意識、中美兩強影響程度,更將影響台灣政黨格局與變化。選舉的結果只是我們觀察台灣社會變化的即時性指標,但網路氛圍、政黨形象變化及結構調整恐怕才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選舉其實是一場民生經濟之及生存發展之戰,這是一次淡化大陸因素但卻不時傳出中國大陸介入的一場選戰,選民可以淡化大陸因素,但卻不能不考慮大陸因素,對於台灣經濟的期待性及是否邊緣化恐怕是這次選舉成敗的重要關鍵性因素,當美國與台灣都適逢選舉之際,中國大陸因素顯而易見必然會成為選舉操作的議題,然而要操作到甚麼程度?有賴於領導者的智慧,倘若玩過火弄到無法收拾,恐怕就不是選舉成敗所能處理的後遺症;同樣地,面對數個公投案的糾結,是否會引發選民的不耐與反感?值得後續的觀察。

坦白說,台灣選舉並無法擺脫中美因素,美國及大陸都有寄予期待的候選人之議論空間,但真正的關鍵決定權還是在於台灣民眾,如何做出理性穩健的選擇,進行一場正面選舉,改變與發展的成敗取決於台灣民眾的理智判斷。

關於這次選舉成敗,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

(一)、民進黨整體施政政績及民生經濟是主要的因素

自民進黨執政以來,爭議性的改革不斷出現,各項改革所帶來的影響將展現在選票上面;特別在年金議題上;另外蔡政府因不接受九二共識所帶來臺灣觀光產業等經濟蕭條,更因在對外搞正名連帶影響臺灣各項產業受創,就連金門飲水也成為政治下的犧牲品,一般民眾苦不堪言;民生經濟牌自然也會在選舉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而隨著各項公投案的陸續產生,也連帶產生許多負面兩岸效應。

民進黨政府由於1.蔡政府整體內政不修經濟蕭條2.台灣國際活動空間不增反減,邊緣化明顯3.兩岸關係搞到不只冷和而是熱衝突4.民進黨自身也產生蔡英文賴清德矛盾、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及民進黨與柯文哲、獨派與柯文哲間等問題,使得國民黨有了翻身的契機,但國民黨民調並沒有多大的起色,直到像非傳統國民黨侯友宜及韓國瑜等異軍突起,才成為關注的對象。

(二)、國民黨是否團結,催出投票率,更會左右選情結果

國民黨候選人或多或少都面臨整合問題,許多縣市都面臨分裂\情況,一般來說,國民黨在選情分析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顯然是如何激發藍營選民的憂患意識和投票意願。如果臺北市、新北市和台中市三地,在選民結構上,固然都是藍大於綠,但藍營選民如果不去投票,最後就會讓綠營撿到便宜,藍營迄今仍有一定比例選民對柯文哲有期待,如何拉回這些選民,顯然是當務之急的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