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進入戰國,但是全球化並不就此「已死」,反而會在一波修正(借自股市用語)之後,繼續推進。
我對全球化的定義是「全球市場單一化」。以此論之,人類的全球化腳步其實從來沒有停過,所有阻礙市場單一化的事物,包括自然的如高山、大川,或人為的如國際戰爭,都不曾「永久」阻滯市場單一化繼續推進——因為市場單一化可能是唯一比民主政治更合理的制度,它的力量沛然莫之可禦。
橡樹資本創辦人霍華馬克思(Howard Marks)最近接受專訪時,說出了最簡單清楚的道理:「當每個國家都專注於做它最擅長、成本最低的事情,然後把這些東西賣給需要的國家,再由那些國家做其他事情並賣給別人,全球的福祉才會最大化。」他舉的例子更如醍醐灌頂:「(拋開政治正確不正確)如果我們停止世界貿易,瑞士人得自己做義大利麵,義大利人得自己做手錶,那這個世界可能會……。義大利人做義大利麵,瑞士人做手錶才是好事」。
川普正在做的事情,是強迫世界各國「政治正確」,因而打壞了全球化,但那不會是永久的。即使我確認世界已經進入戰國,而且這一次世界大戰的武器是貨幣,但市場單一化的力量不是政治力可以抵抗的,人類社會終將回到全球化的「正軌」。
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持續一百八十年,當時人們已經完全接受「天下」是分裂的,每個人都認同自己的「國」,保衛國家成為最高道德。那麼,它怎麼結束的?
我們讀的歷史書說,「暴秦」以武力統一天下,然後天下人很快就揭竿起義推翻了「暴秦」。當時最響亮的口號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但是,劉邦、項羽都是楚國人,推翻秦朝後,漢朝卻仍然是一個統一帝國,沒有回去「七國」。
一個影響巨大的歷史事件:「暴秦」的那位暴虐君主嬴政是怎麼成為秦王的?
一位韓國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個政治投資,將一個送去趙國當人質的秦王庶子嬴楚推上太子之位(過程不贅),後來成為秦襄王,而秦襄王的兒子嬴政後來成為秦王政/秦始皇。
《史記》中只記載「國家大事」,對呂不韋的出身只有戔戔10個字「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用今天的語言,呂不韋是一個跨國企業CEO,而且他對秦國的政情(王位繼承現況)非常瞭解,同時看到公子楚「奇貨可居」,就運用他的財力,最終將子楚推上秦王寶座。
我曾經為一些創業青年講全球化的歷史借鏡,重點之一是「每一波全球化都重重衝擊了當時的國家機器」,同時「當前的地球怎麼轉,是跨國企業在推動」。如此狀況由於美國開始抑制中國而阻滯了腳步,乃至有認為「全球化已死」者。
但全球化不會停止,二千年前的戰國都能出現呂不韋,今日的跨國企業對各國乃至國際政治的影響比當年大得多。況且,「義大利人做義大利麵,瑞士人做手錶」還是最合理的的事情,這股力量終究要把阻滯/破壞全球市場單一化的國家機器/獨裁者推入歷史灰燼。
所以,雖然今天看起來,全球化已經奄奄一息,但是它終將卷土重來。誰先準備好迎接它,誰將會成為領先的贏家。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