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下的戰場》由杜葉錫恩到《香港民族論》一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珍稀品介紹

2025-04-15 05:40

? 人氣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通過分享不同的珍稀品,保存每位香港人的珍貴回憶。圖為香港深水埗區低矮舊公寓一景。(美聯社)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通過分享不同的珍稀品,保存每位香港人的珍貴回憶。圖為香港深水埗區低矮舊公寓一景。(美聯社)

「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除了每月專題介紹圖書外,還介紹各種珍稀品,展現典藏館多姿多采的一面。今個星期介紹的珍稀品,有不少是政治人物的書信,也有不少是娛樂圈中的人物,更有強調「香港人」稱呼的作品,令我們回顧昔日的香港,認識不同的人物,豐富閱歷。

一、以打字機為香港發聲,杜葉錫恩九七前的書信結集

你可曾想過,一位來自英國的女子,會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以一雙手打下對公義的執念,並以一部打字機為武器,直面殖民政府與歷史洪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本簡樸的打字機書信結集,正是杜葉錫恩(Elsie Hume Elliott Tu)於九七回歸前夕寫下的見證。字裡行間,是她一生為香港發聲、為基層抗爭的縮影。當英國與中國談判回歸安排之時,她並未選擇沉默,而是持續致函英國政府,批評港英歷屆政府在殖民統治下對民主的怠慢,並疾呼要以實際政策保障市民權益⋯⋯。

杜葉錫恩九七前的書信結集。(圖/壹玖肆伍國際圖書典藏館提供)
杜葉錫恩九七前的書信結集。(圖/壹玖肆伍國際圖書典藏館提供)

二、修頓夫人的一封信

英國殖民地官員修頓爵士(Sir Wilfrid Southorn)夫人貝拉·修頓(Bella Southorn),是被遺忘卻溫柔動人的歷史人物。她是高官夫人,更是旅行作家、觀察者與文字耕耘者。

她在一九三四年寫下的一封信,溫柔關懷一位母親正在努力,為她的兒子尋求出路。這封信不談權力,不談戰爭,而是透過字裡行間,展現當時香港社會的人情味與同理心。

在歷史的縫隙,我們看見的是文化的溫度,與女性的聲音。像貝拉這樣的名字與故事,值得我們記住,因為她讓我們明白,歷史不只有制度與事件,還有真摯的人性與關懷。

修頓夫人的一封信。(圖/壹玖肆伍國際圖書典藏館提供)
修頓夫人的一封信。(圖/壹玖肆伍國際圖書典藏館提供)

三、家學背後的詩情時代:戴培之與香港的文學記憶

一位現今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的美國高官,竟有著深厚中文詩詞的書香世代?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這位以冷靜思辨與銳利談判著稱的華裔女性,其實來自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祖父,正是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享有「詩人學者」美譽的戴培之。戴培之教授的詩詞手稿,就在「壹玖肆伍・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

戴培之教授的詩詞手稿。(圖/壹玖肆伍國際圖書典藏館提供)
戴培之教授的詩詞手稿。(圖/壹玖肆伍國際圖書典藏館提供)

四、林振強《又喊又笑》的時光

回憶2003年,不談沙士、廿三條、七一遊行等時事熱話,只談娛樂圈中的事情,張國榮、梅艷芳等等,一個接一個離世,令2003年的香港娛樂圈滿佈陰霾,林振強以此回應了著作「喊」的部份。

林振強記下一張與林燕妮在士巴汽水廠內拍下的相片,二人咧咀而笑,可是二人都沒有門牙,那種童真,那種歡樂,都停留在昔日香港。林振強以此回應了著作「笑」的部份。從內文的「喊」和「笑」,構成了一個書名《又喊又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