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月10日宣布對台資通訊產品的高額關稅暫緩90天,為台灣企業爭取到一段喘息時間。但令人震驚的是,民進黨政府並沒有把握這段時間積極處理問題,反而將焦點全力轉向政治操作。
從民進黨立委柯建銘就可看出端倪,先前不僅說自己是要「消滅藍白的人」,近日他更提案將立法院長韓國瑜等62位藍白營立委移送紀律委員會,點破民進黨即便面對國難仍不改本性,打的盤算不是替人民拚經濟,而是剷除異己。
民進黨目前所有策略的核心,已不是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而是圍繞著如何製造對立、激化仇恨,好為罷免戰場造勢。他們把國民黨的預算監督行為,全面扭曲成「杯葛」、「鬥爭」,在媒體上不斷放大,營造出國會阻礙施政、害台灣沒救的假象。然而真正沒有作為的,是行政部門本身。
截至目前為止,民進黨執政的各部會,面對預算凍結問題,絕大多數並未依照程序向立法院提交解凍報告。他們根本不打算認真處理,因為民進黨需要這些爭議持續發酵,讓民眾誤以為是在野黨惡意杯葛,才能順利將「藍白亂政」這一套劇本持續操作下去,最終帶動支持者投身罷免行動。
同一時間,對於攸關台灣整體經濟命脈的美國關稅問題,民進黨的作為更是令人失望。面對32%高關稅壓力,雖然電子產業是美方瞄準的重點,傳統產業卻成為重災區,政府不但出來面對的時機慢半拍,洋洋灑灑推出的對策幾乎都是早已進行中的方案。面對質疑,政府官員竟還要立委「不要製造社會恐慌」。
暫緩90天,是美國川普政府給國際各國的寬限,根本不是民進黨的勝利。這段時間如果毫無作為,90天一過,衝擊只會更劇烈。眼見台灣股市已經出現劇烈震盪、許多投資人連身家都賠掉,企業界也紛紛表達憂慮。面對這樣的危機,執政黨本應優先處理經濟風險,但民進黨的注意力顯然不在這裡。他們寧可花時間剪接立委質詢影片、對外抹紅在野黨,也不願好好準備一份產業支持計畫。
民進黨的整套策略,已經非常清楚:將一切社會矛盾包裝成「國會亂政」;把監督預算說成「政治鬥爭」;藉由不處理行政問題,製造更多混亂與民怨,然後再把矛頭指向國民黨,操作民意發動罷免。他們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利用問題來鞏固權力。
這種手法熟悉得令人厭倦。從太陽花運動到反中牌,民進黨擅長操弄情緒,轉移焦點。而這一次,他們乾脆連經濟問題都可以當作政治工具。對民進黨而言,產業出走、關稅危機、股市崩跌,都不是問題,只要能推動罷免、保住政治主導權,那就是值得的代價。
*作者為政治大學政治系學生
但對人民來說,關稅戰不是一場兒戲。企業經營者擔心市場出走、外資信心動搖,年輕人面對高房價低薪資,基層家庭為生活成本焦頭爛額。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穩定、有效、負責任的政府來面對,而不是一個將全部精力投入選舉鬥爭的政黨。
90天倒數,國家需要的是團結、是解決方案。但民進黨選擇走向對立、挑起仇恨、製造混亂。他們最終目標,不是為台灣人民爭未來,而是為自己保住權力。台灣不該為此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