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懷疑國軍 劍指全民●升高衝突 限縮人權

2025-03-17 06:30

? 人氣

總統賴清德出席「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柯承惠攝)

總統賴清德出席「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記者會」。(柯承惠攝)

賴清德提出「賴17條」,表面最重大的是恢復軍法,內容卻是劍指全民,限制人民選擇的自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民進黨黨團」具名「支持戒嚴」,疑有叛國意圖的責任尚未查明,再恢復軍法,並宣示將大舉監控人民,誠如其言「我們的國家,還有得來不易的自由和民主,共同打造的繁榮進步,有可能因為賴清德的操弄,一點一點流失。」

賴清德顯然對臺灣的制度毫無信心,兩岸交流一定會被統戰?臺灣竟然沒有任何優點可吸引大陸人民參考學習?

賴清德重用在客觀事實上,曾為「中共同路人」十數年的曹興誠,反映對毛澤東式不斷鬥爭手段的憧憬。他沒有民主社會中必有競爭者的認識,而是要把所有競爭者殺光的皇帝心態。

「賴17條」不僅懷疑國軍,更直接點名監控:「軍公教人員、中國人士、港澳人士、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宗教、文化、學術、教育等、影藝從業人員、青年學子」其綿密性不輸以共產為名的集權國家!

我們一直強調臺灣不是烏克蘭,兩岸戰爭的機率很小,唯一的戰爭按鈕只在賴清德手裡。但賴清德這次定義大陸為「敵對勢力」,已近乎宣戰!賴清德本意可能仍然是對內擴權,但已將危機升級。

蔡英文和川普都是深知存在「追求被騙」的人,而去積極騙那些可騙到的人;他們也知道,就算他們誠實,也有部分絕不相信他們的人,也就算了。而賴清德似乎更傾向「騙自己」,以為仍能借威脅手段,實現一人統治。

本專欄第一次分析發現,兩岸的危機可能性由2.5 個標準差之外,縮減到2個標準差,也就是危機由1% 以下,升高到近 5%。

納粹與蘇聯 表面相反、實質相同

賴清德一再「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把服從統治利益階級混淆為國家認同。這對認知結構中,崇拜人治,只能二元認知的25% 支持者、與 15% 反對者,是有作用的。

我們請求10%~25% 有能力理性抉擇的讀者注意,「國家認同」有兩種,民進黨創始正派元老早已敘明:「民族認同」兩岸相同;「制度認同」,兩岸不同。(請參見本專欄《九二共識是蝦米碗糕?就是《臺灣前途決議文》啊!》)

賴清德不僅否定客觀事實上的民族認同,更在破壞臺灣的憲政制度,向毛澤東式的專制制度認同。

科學上有一個重要觀念:直線相反的兩端,如果一直相反延申,最後兩端會相接。這個定理在人類行為上也是相通的:納粹與蘇聯,表面相反,實質相同;向一個極端不斷追求,最後會與對抗的極端完全相同。

兩岸制度的競爭,不應尋求對抗、甚至戰爭解決,而是本專欄長期建議的「臺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人類自然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均已證明,當一個國家地區,允許人民有自由發展經濟能力的機會,中產階級就會增加;當中產階級過半,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沒有例外。(本專欄《為何大陸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金字塔的解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