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面照妖鏡。三十八年前,蔣經國總統因為「不是(軍事)戒嚴的戒嚴」,既不影響人民日常生活,又不為民主國家理解,毅然決定解嚴;三十八年後,賴清德總統以五大威脅十七項策略,要求政府啟動修法,台灣儼然即將重回「不是戒嚴的戒嚴」時代;同時間則以民進黨主席身份下達動員令,要求全黨公職投入「人民是頭家」八場宣講活動。
賴清德撥起兩蔣威權算盤,打得却是營造大罷免肅殺氛圍的主意,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猶待大罷免結束才能論定,但賴清德從「少數總統」轉而為「獨裁總統」,企圖以一人意志逆轉民意乃至國家發展方向,徹底暴露他剛愎且極端的政治性格弱點,不論大罷免終局如何,他不具領導能力的政治風格,已經可以定論在他的任期內,不可能成為「全民總統」,遑論成為「國家團結的象徵」。
兩岸交流關門關窗,還要加道鎖
在這場四千字不到的講話裡,所涉部會包括: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經濟部、數發部、交通部、教育部、陸委會…,打擊範圍包括:現役與退役軍職、陸配、陸生、陸客、演藝人員、大陸人士之外還包括港澳來台人士、上自立委下至里長的各級民代與官員、往來兩岸交流的各路人馬,從文化、學術、教育乃至宗教團體要建立「交流揭露制度」,形同點名「特別列管」,一言以蔽之,「能不去就別去,能不讓來就別讓他來」就是賴政府的新版兩岸交流政策,這不只是關門,而是近乎關窗,只差沒加道鎖,若能破鎖而出者,難講會不會被加銬。
很難想像,這樣的封閉、警告、且勢將修法從寬入罪加重其罪的政策,除了動輒以「中共同路人」扣帽的罷免團體之外,還有什麼正常人能接受僅憑總統一言,就滿天撒網以羅織的政策方向?
其中,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回復軍事審判,十年前洪中丘案號稱二十五萬人上街頭,一舉促成廢止軍事審判,但軍事審判法並未廢除,但明定「戰時」現役軍人違反陸海空刑法者,仍依軍審法追訴處罰,平時則仍依刑訴法;莫怪賴清德一句「恢復軍事審判」,讓人質疑:台灣是準備進入「戰時狀態」了嗎?可笑的是,當年推倒軍審制的要角,正是現任國防部長顧立雄,而外交部長林佳龍、副總統蕭美琴都曾力主「軍審回歸司法」是軍中人權與司法公正的進步,賴清德本人還曾批評感慨「沒有軍法(軍事審判),就像太監穿西裝」的韓國瑜,「引喻失當」,當年的賴清德認為「軍法不是國家核心戰力」。
匪諜就在你身邊,成了賴政府的法寶
民進黨打臉自己不是新鮮事,僅僅是過去一年,從國會改革、財劃法、選罷法、總預算案…,無一不是以今日之民進黨否定過去的民進黨,遺憾的是,賴清德能恢復軍事審判,為什麼不恢復與民生經濟更直接相關的核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