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今(13)日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軍事審判新制規劃說明,針對目前軍法官需要人數,國防部表示,目前尚有100多位具備軍法官資格,未來的培訓不能再採取過去「邊做邊學」的做法,因此還需要其他機關協助培訓,確切的員額及培養管道等都還在規劃中。
針對修法方向,法律司長沈世偉說,過往軍事審判在我國曾有一段不被人民信任的歷史,社會各界對軍事審判採階級管轄、欠缺獨立性等仍有諸多疑慮,國防部都虛心接受。此次修法將全盤檢討調整,確保未來重新開機的軍事審判制度,必須符合公平審判原則、正當法律程序的憲法要求,周延兼顧人權保障與軍隊紀律,強化國家安全。
對於新法何時會上路?沈世偉表示,這是一個大工程,國防部會盡快,現在內部已經有一個草案,會盡快提出來之後,跟學者專家討論,以及跟相關機關協調,目前無法說明具體期程,但一定會盡快。
有媒體詢問,現在司法單位對現行軍事犯罪,在法律懲戒上有什麼不足之處,導致要用軍法?是否意味進入戰時?沈世偉指出,現在司法機關的偵查以及審判,國防部沒有任何批評,不過原先軍法官就被賦予戰時就要啟動軍事審判任務,但平時如果都沒有運作,到了戰時就突然恢復審判,這會有相當的困難,而這十多年來國防部一直也在驗證,確實有困難。
沈世偉強調,要恢復一定會面臨很多挑戰,但國防部會把過去所為人詬病及不足的部分補足,且現在也不是戰時,如果是戰時的話,就會立刻恢復軍事審判,現在的平時狀態則要透過修法把制度變得更健全。
至於軍法官需要人數,沈世偉表示,國防部雖然有腹案,但實際人數牽涉未來可能審理的案件數量規模,還需再進一步規劃。他透露,軍事審判法對於軍法官有明確定義為軍事法院院長、檢察長、軍事審判官和軍事檢察官等6類身分,2013年至2014年全部移交軍法案件時約有300位軍法官,經過多年來的離退,目前尚有100多位具備資格,未來的培訓不能再採取過去「邊做邊學」的做法,因此還需要其他機關協助培訓,確切的員額及培養管道等都還在規劃中。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