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指控檢察官赴醫院訊問一事,北檢事後發布新聞稿指出,當天主要去視察被告狀況,並非應訊。對此,曾任檢察官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13)日表示,北檢說法有點像在硬凹,當過檢察官都知道,視察被告的健康狀況是罕見狀況,大家也會避免糾紛,且檢方又不是醫生,「函訊醫院才是正常的做法。」
媒體報導,沈慶京首次開庭稱,北檢檢察官林俊言在他住院期間,曾到他的病房訊問2小時,過程中沒錄音錄影,還逼迫他出來咬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北檢日前透過新聞稿回應,檢方當天是去視察,沈慶京於視察結束前,要求檢察官記錄他對案件的意見,因此檢察官在3名辯護人均在場時,全程錄音、錄影進行訊問,記錄沈慶京的意見,卻被沈嚴重扭曲事實。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日邀請法務部長列席報告,並備質詢。吳宗憲發言時直指,他不太能接受北檢的新聞稿,過去他們在辦案時,要了解被告是否適合去開庭,他會函許醫院,不會像北檢所說的,去視察被告的健康狀況,這是非常罕見的狀況。
「檢察官去那邊看被告幾眼,就能知道他能不能應訊?」吳宗憲指出,檢察官正常的做法就是用函訊,並把相關資料全部留在卷證裡避免糾紛,北檢新聞稿的論述可以欺騙外行人,但在座的資深檢察官應該都知道,不可能會有人去視察被告的身體狀況,更何況檢方又不是醫生,只用眼睛看怎麼會知道?「北檢新聞稿有一點是在硬凹。」
吳宗憲表示,他從頭到尾都沒說沈慶京對北檢的指控為真,只是認為錄音若有空白存在,只會讓檢察官遭受更多質疑,其實沒有必要淌這灘混水。他說,假設檢方進去病房兩小時,只錄音1個小時半,還能接受,但如果只錄了幾分鐘就有問題,檢察官也很容易被當事人見縫插針。
由於法務部長鄭明謙10時30分後請假,法務部次長代為詢答回應,訊問被告原則上要錄音錄影,如果在偵查庭進行訊問,全程錄音錄影不會有問題,但如果在庭外的「臨時偵查庭」,當下可能會無法立即錄音錄影,北檢需對外說明他們開始訊問的時間點,而北檢發布新聞稿有寫道,前面那段還未進入訊問過程,所以問題癥結在於,訊問時間點定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