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球迷和球團決策者都造成深遠影響的一本書:《贏球治百病》選摘(2)

2025-03-10 05:10

? 人氣

「一本書點燃夢想,數據革命改寫棒球未來。」(AP)

「一本書點燃夢想,數據革命改寫棒球未來。」(AP)

那本讓盧諾深深著迷的《魔球》,講述了運動家在二○○二年賽季的驚奇之旅。當時運動家是支小市場球隊,雖然口袋不像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那麼深,有龐大的資金可以簽下明星球員,但運動家那年卻狂掃一百零三勝,在美聯西區封王,而作者在書中給出了詳盡的解釋。運動家總管比恩拋棄傳統的棒球思維,採用進階數據分析,也就是由比爾.詹姆斯(Bill James)所研究出來的「賽伯計量學」(Sabermetrics)。早在一九七○年代,詹姆斯就提倡以數學為基礎的反傳統主張,但他的研究卻遲遲沒有受到廣泛關注,僅止於他的死忠追隨者而已。當《魔球》出版後,詹姆斯聲名大噪,但也伴隨更多的反對聲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時的棒球圈還沒準備好接納我的想法,總會有人用他們的專業來質疑我的研究,覺得一切根本狗屁不通。四十五年來,我一直遭受這種體制的霸凌。」詹姆斯在一場訪談中表示。比恩同樣意識到傳統的打擊率(B A)並不像上壘率(OBP)那麼實用,因為打擊率只計算了打者擊出安打的比率,而上壘率除了涵蓋原本的打擊率之外,還加上選到保送的能力。保送與安打在某個層面上有著同樣的結果:打者都安全上壘。但事實上,球員選保送的能力一直以來都被低估,這顯示傳統數據無法確實反映出球員真正的貢獻。

在球員選擇上,運動家也開始嘗試不同的做法,他們把選秀目光集中在年輕的大學球員身上。過去統計資料顯示,當這些球員一旦熬過漫長艱辛的小聯盟,並晉身最高殿堂大聯盟後,他們更有可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年輕球員在球界是非常珍貴的,球員必須先在大聯盟待滿六年才有取得自由球員的資格。在此之前,球隊對其有控制權,雖然球員的薪資往往在第三年後會開始成長,但不必擔心其他球隊開價簽約。棒球圈長期以來更加重視老將和明星球員的價值,而忽略那些薪資較低的年輕小將。

《魔球》不論對棒球迷或是球團決策者都造成深遠的影響。對老闆來說,《魔球》提供了用低成本贏球的藍圖,也就是改變思維、善用進階數據和挑戰傳統權威。而比恩的方法也改變了職棒的用人原則,過去能吸引總管目光的球員不再受到青睞,甚至連高層挑選管理者的標準也變得大不相同。《魔球》為那些棒球圈外的人才開闢出一條新路,但同時也危及了現有人士,他們大多在圈內打滾了大半輩子,奉獻出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部分人士過度安逸與沉浸在自己的成就之中。

棒球圈裡的工作機會仍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長久以來,球團老闆和高層主管都是以白人男性為主。然而,多數人並未意識到這樣的霸權存在,也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去改變。那些鼓吹《魔球》新潮思想的人,還得面臨一項難題:萬一你的改變失敗了怎麼辦?這種全面性的挫敗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復原的,也不見得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