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狂打關稅戰,偏重國家利益並朝孤立主義靠攏的作風,台灣該如何因應?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解析,「台灣在國際政治上有多條軸線,不會因為川普當選而被歸零。關稅戰是打不久的,科技戰才是長期趨勢,台灣有不可取代的晶片優勢。」
《風傳媒》11周年慶將於3月7日在晶華酒店舉辦「大浪當前」社慶論壇,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是重量級受邀與會嘉賓。朱敬一接受《風傳媒》專訪時,針對七大提問給出詳盡解析,以下是精彩問答。
提問一:過去台灣的外交政策是基於民主價值同盟,認為我們與美國、歐洲共享相同價值觀。然而,川普(Donald Trump)上台後,價值不再是美國外交政策核心,似乎凡事都要講價格。台灣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局?
朱敬一回覆時說:「台灣不是只有價值這一個軸線,所以我不覺得對川普而言,除了價值沒有別的軸線。國際政治上,他有某一個軸線,並不表示別的軸線不存在,也並不表示別的軸線沒辦法發揮,只是你的切入點要更貼近川普所需要的,外交就是這樣,要更符合其需求。」
朱敬一認為,台灣在與美國交涉時,不能只強調我們的民主價值,而是要展現我們對美國的實質利益。台灣的技術優勢、經濟影響力、安全戰略價值,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談判籌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價值同盟的層面。
對川普而言,除了價值外,還有其他國際政治的現實考量,尤其是戰略利益,以俄烏戰爭為例,他可能比較擔心俄羅斯,而不是烏克蘭,因為這關乎美國國家利益。
提問二:川普4月將公布「對等關稅」政策細節,台灣需要擔心嗎?
朱敬一認為,台灣的平均有效關稅率本來就很低,因此即使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對台灣的衝擊可能不像其他國家那麼大。但如果針對中國或印度等國家的關稅戰升級,那麼全球供應鏈可能受到衝擊,間接影響台灣。
提問三:川普打「關稅戰」(tariff war),旨在促他國與美國展開談判,您認為「關稅戰」打得久嗎?
朱敬一直言,「關稅戰是打不久的。關稅戰是對已存在商品課稅,這會推高物價,導致美國選民生活壓力加大,未來也會影響到選舉結果。當美國內部的消費者發現商品變貴,生活成本上升,他們就會對政府施加壓力,要求降低關稅。因此,關稅戰無法持久,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選民。」
朱敬一進一步以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打貿易戰為例說明;「當時中國說要對美國大豆課稅,結果後來轉向從巴西進口大豆。假設沒有巴西這個替代方案呢?中國的豆漿每包價則可能從人民幣2塊漲到10塊,即使是極權國家也受不了。這就是為什麼關稅戰的後果很難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