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堯觀點:台灣「兵不夠,武器再多也沒用」,為什麼?

2024-10-01 06:50

? 人氣

國軍官兵操作雙聯裝刺針飛彈系統。(柯承惠攝)

國軍官兵操作雙聯裝刺針飛彈系統。(柯承惠攝)

報載立法院預算中心提醒國軍志願役官兵的人數,已經跌至近年來軍中的新低,包括外島步兵、本島裝騎、裝甲、陸戰隊、艦艇等部隊都缺員。同一時間美國華府傳出拜登政府即將批准一項對台軍售,總金額達新台幣183億元之多,在高額大量軍售的背後,國軍到底有沒有足夠官兵操作新擴編的武器裝備?換言之,「兵不夠,武器再多也沒用」,這恐怕才是國防上最嚴肅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軍員額及編現比,始終都是關心國防者的焦點,似乎也成了軍方高層不可說的秘密,先前媒體追問國軍員額現況,國防部解釋配合一年期義務役實際入營人數和受訓、服役需求,會彈性滾動檢討編制,「目前沒有固定數字」。平情而論,軍隊編制就是組編軍隊的方式。軍隊是由軍官、士官和士兵組成的戰鬥集體,要組編為一個單位,才容易指揮調動,並且可以計算兵力及所構成的聯合火力打擊效果,故國防部提出「會彈性滾動檢討編制」的說法過於牽強。易言之,國軍編制人數究竟多少才是適當的問題,應該從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政策、政府財力、中共軍事威脅等角度綜合考量,不能只是從「兵力數量」的眼光來評估或考量。

台灣軍方為因應防衛作戰需要,軍隊平時概約保持編制數90﹪之兵力,俟戰時再以動員方式(編實、擴編、戰耗補充)滿足所需兵力遂行作戰。而保持90﹪兵力的著眼,在於平時能正常實施部隊行政運作(例如領糧秣、彈藥、油料、站衛哨、值戰備等),若欲實際執行戰時任務必須動員編足兵力,方能發揮編裝表全員到齊所產生的戰鬥效能。然而動員成功之基礎,在能適時預警敵人軍事行動,唯戰史上不乏藉由軍事演習直接轉為實戰的例證,往往讓對方猝不及防。

倘若台海爆發戰爭,中共必然會先期癱瘓台灣電視傳媒系統與重要交通路線,以妨礙動員令發佈及投遞,屆時國民動員報到率恐不如預期。與其將戰力的基礎寄望於不可預期的動員機制,而且現行志願役官兵編現比已低於80﹪以下,不如切實檢討常備部隊現況,編實若干地面戰鬥部隊員額,充實海空軍相對單位人力,以平時就滿編的三軍常備部隊,毋須等待動員即能快速因應共軍入侵,這才是真正擁有即戰力。

由於現代化高科技武器裝備的發展,使評定有形戰力的強弱,不在於軍隊「數量」的多寡,而在於整體「質量」建設的優劣。因此,當前世界各國武裝部隊建設多朝向以「火力、機動力」取代「人力」的方向發展,俾建立快速反應之現代化軍力。例如目前歐洲實施募兵制的英、法、德等國,其兵力總員額皆未超過18萬人;而台灣總人口數為2340餘萬人(2024年8月的統計數字),日本為1億2600萬人,台灣總人口只占日本的18.6%,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卻維持與日本兵力相近的20餘萬軍隊編制人數(兩國皆是實施募兵制),造成我國財政上的極大負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