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論大學法人化與市場化

2023-05-28 06:10

? 人氣

觀諸今日台灣的高等教育,私立大學早已完成法人化 —— 姑且不論這些私立大學的主政者到底是否真的理解法人化的意義,因為實際上私立大學仍舊以拿到教育部補助款為首要任務,且絕大多數的私立大學也將這項指標列為「沾沾自喜」的宣傳內容,如今少子化浪潮席捲而來,現行的退場機制對於私立大學又處處打壓、刁難,關於私立大學退場機制請見拙文〈關於「私立學校退場條例」, 如果教育部也能BOT〉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不思如何止血,另闢蹊徑讓私立大學回生,卻又另開分頁討論關於公私立大學合併的事宜,且一如預期教育部也只是虛晃一招。關於這個分頁,教育部提出另一個遁詞,即所謂的「意願」問題,教育部單方面認為除法律層面問題之外,公私立大學合併之挑戰涉及學校意願,例如「私大董事會可能擔憂合併將喪失經營主導權,而瀕臨退場的私校即使有意合併,可能也難吸引公校接手。又由於公私立大學合併涉及法規多元且複雜,對人事、會計、財產歸屬等制度皆具高難度,故校內形成共識不易,需費時先逐一克服並凝聚共識,方能找出可行路………云云」,教育部看似苦口婆心,但這種大內宣阻擋不了骨感的現實,台科大兼併華夏就是一例,教育部煞費苦心的解釋公私立大學整併的難處,只不過現實世界對於教育部華麗的詞彙不屑一顧,而教育部也選擇冷靜地看著華夏教師被台科大兼併,畢竟華夏科大現在的董事會都是教育部的人馬,球員兼裁判的球賽其結果當然一如預期,關於此一兼併案後文將敘述。

昨是今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早年政府為了晉用優秀學人至公立大學任教,因此設下的權宜之計——讓國立大學的教師在未經國家考試及格的狀態下擁有準公務員的身份,而這也是爭議的開始。如今博士滿街跑,滿街跑的博士之間也不乏優秀的博士,其中留學海外的博士甚至超過了本土所培養的博士——就事論事罷了,如果就國際化這個指標來看,則封閉的台灣高教圈確實很難孕育出具有國際觀的博士。

環境早已不同,早該廢除教過去的相關設定,未具公務員身份的國立大學教師卻享有等同公務員的福利早已造成劣幣逐良幣的事實,唯有讓大學學者市場化,才能讓競爭良性化,市場化的前提則是大學的法人化,因為也唯有活化大學組織,讓大學之間良性競爭,才能根本解決問題。至於公立大學的教師退撫一如前述可以採取與私大雷同的方式 如若教育部認為「衝擊巨大」,則公立大學也可以選擇保留部分公部門基金比例,至於國有財產歸屬問題,可採取公立大學的土地及建物與設備等等屬於國有,其餘皆可討論,國家依舊可以挹注公立大學,這不過是比例上的問題。再舉例而言,先進國家的博物館也早已法人化,國家所挹注的預算往往不到博物館預算的四分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