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論大學法人化與市場化

2023-05-28 06:10

? 人氣

反觀台灣的現況只能用步履闌珊來形容,眼下的併校其實都是錯誤示範,再者,若按教育部現行的退場機制,則許多可以存活的私大,大概都拖不過少子化巨浪注定成為波臣。如今讓我們回歸現實面,首先,公私立大學均應根據生源縮減招生名額,尤其是公立大學,教育部在少子化的當下竟然還允許其增加招生名額,簡直匪夷所思,現任教育部部長堪稱是當代的晉惠帝,其專業程度已與經濟部部長平起平坐。其次,各項因應5+2重點產業人才培育的外加名額,公立大學 (或部分符合資格的私大) 均應由已經核定的內含招生名額去調配,而不是另開名額加劇惡性競爭。第三,比起退場機制,政府應提供私大教職優退的補助及協助校方妥適處理退場,如此至少可減低高教崩壞的速率,民進黨政府既然願意花大把銀兩購買軍火,提供私大教職優退補助實為九牛一毛,即使只是為選票考量,也該如此做。第四,教育部應該以更宏觀更平衡的教育方針制定政策,切勿過度重工科、半導體人才,而輕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君不見連以文科見長的某知名私大竟也開設半導體碩士班,這類發展最終大概也會以悲劇收場,因為跨界之可貴並非源自於無的放矢,如果只是讓文科碩士生了解半導體的專業術語,那麼對於晶圓大廠而言,這並沒有太重大的意義,因為此類訓練他們自籌即可辦理,其成效也絕對優於此類浮濫學位。第五,教育部不應公告各校註冊率,註冊率之公布導致各大學以虛偽策略美化註冊率的數據,最常用的手法便是「寄存」。第六,教育部長期以來故意漠視技職發展,並以高教司及技職司作為分流的標準,大學教育中的七成預算挹注於普通大學,在考招制度上對於屬於技職類的科大多所歧視,關於此點請見拙文〈觀點投書:私立大學的荒謬困境與教育部的無所作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一分流相當莫名奇妙,且這個莫名政策早已使得傳統技職教育被邊緣化或未能發揮對接職場的重要角色,現在產業抱怨學用落差其來有自,簡言之,教育部的技職司根本沒有多少功能。

往者已矣

教育部對於台科大「整併」華夏科大的說法如下;

現行兩校規劃華夏科大退場過程,學生原校原地畢業,教職員工辦理優離、優退,剩餘教師由台灣科大以專案教師分年聘任,教職員工以約聘人員分年聘任。

一如上述,中正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 1. 教研精進模式之樣態(協力學位學程):公私立大學基於原有優勢之教學研究領域,整併彼此師資、課程、修業規則與培育方案,共同協助提供學位學程,研議招收學生之標準及能力、合聘師資與專業人力等需求,建構一致性之修業規則與方案,並採相同畢業標準與程序,以獲得兩(多)校之學位文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