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論大學法人化與市場化

2023-05-28 06:10

? 人氣

表面上,這二十年來的大學發展猶如百花盛開,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土地養份有限的情況下,作物不可能無限制濫種。其實,理論上台灣的高等教育或許不會走入今日的死胡同 —— 如果當政者具有遠見,如果既得利益者知所進退。可惜的是這兩個要件不管在教育界或是廣泛而言的政界都是不存在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台灣的高等教育早日實施全面的法人化、市場化,儘管昨日之非已經造成,但卻未必完全無解。以下筆者願為各位爬梳這十幾年來的錯誤。

上下交相賊的邏輯

教育部在民國89年研議將大學法人化納入大學法修正草案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學法本身其實是一部有如雞肋的法律——它並沒有什麼建設性,而且還無法真正保障大學的教職,尤其無法保障私立大學的教職人員,這部大學法早該研修,聽說民進黨的立委范雲近期曾主張邀集專家學者討論大學法的修訂,但到了最後只聞樓梯響,想當然爾是因為明年大選的關係作梗,此時若召開,則支持大學法早該修正的聲浪接踵而至,對於尚在執政的民進黨恐怕不是利基。

教育部在89年的研議中提出大學擬具法人化的專章,到了最後也只是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根據教育部的說法是因為當時各界對於法人化的意見莫衷一是,其重大爭議集中在大學之意願與條件,所謂的條件指的是人事、財務、現有教職員工權益處理 (例如退撫保障) 與績效等等,此外國立大學與政府間之資源挹注及監督管理關係等等,看來無一不是障礙,也因為如此在民國94年審議當時大學法修正草案時,也未將法人化專章條文列入審議。

就筆者的觀點來看,教育部所指的障礙並非什麼克服不了的障礙,真正的障礙始終來自於堡壘內部,真正的障礙也都是來自於既得利益者,舉例而言,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頂尖大學早已法人化,如果擁有權力的階層不願意思索未來,所有的一切皆能被歸類為障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莫此為甚。

臺灣學生聯合會,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大學法修法記者會。(取自立委范雲臉書)
民進黨立委范雲偕同臺灣學生聯合會,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大學法修法記者會。(資料照,取自立委范雲臉書)

台灣或許可以等待大學法人化,但是,世界的潮流不會等待台灣。或許因為如此,教育部在民國103年回神般地推行大學自主治理試辦方案,其前因是在民國99年總統與學術教育類國策顧問座談會時曾將「大學自主治理方案」列入討論,該方案主要在研擬如何在大學尚未法人化的狀態下,推動大學之法令與人事的鬆綁,並據此推動大學自主治理、經營及績效課責等等事宜。接著在103年教育部便推出「大學自主治理方案」,該方案提出6項授權,其中包括:校長遴選及續任權、大學招生名額調整審議權、系所設立及調整審議權、校務發展計畫議決權、校務預算議決權、彈性薪資機制議決權。老實說,這個方案的提出讓很多教育界人士理解原來國立大學是多麽的沒有自主權 —— 在教育部的管理下,台灣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學。「大學自主治理方案」原屬意由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金門大學等兩校率先試辦,然而,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人類未曾從歷史中學到了什麼,按照教育部的說法是因為面臨「教職員去公務員化」、「教師退撫」、「國有財產歸屬」等等問題,導致兩校校務會議未通過,最終終止試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