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香港特首去北京述職的背後

2022-12-31 07:00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香港特首李家超。(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香港特首李家超。(資料照,美聯社)

香港及澳門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賀一誠12月21日至24日分別前往北京述職,期間並獲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主席習近平的接見。這是一個行之多年的慣例,畢竟特首在港澳選出之後還需要北京點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家超此行主要任務是溝通香港與中國大陸恢復正常往來及通關問題,及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就違反國安法要求人大釋憲ㄧ事。

要了解「一國兩制」及特首的地位才能了解今天香港的政治情況。習近平在二十大政治報告中再次把「一國兩制」放在戰略高度,又納入黨綱,作為全黨的歷史任務。探討「兩制」運作就要了解作為香港政治體制核心人物的「特區行政長官」(Executive Officer),或俗稱「特首」的地位、產生、運作 與權限。

1997年6月30號我奉命陪同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參加香港的回歸大典。7月3號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待辜振甫先生,他並當場指定香港政策研究所的葉國華先生與台灣駐港代表鄭安國擔任聯繫的窗口。ㄧ晃香港回歸已25年, 「50年不變」的保證,今年正好過了二分之一,香港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特首的上下起落見證了香港的政治發展的主軸。他在香港的治理上有獨特的地位。過去港英時代,港督獨大; 97之後,特首為尊。因為體制上香港是行政主導制,根據基本法第四十八條他的權力十分廣泛,包括領導權、執行權、部分立法權、人事任命權及部分司法權,亦即對政策、法案、財政、人事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這25年當中,有5人擔任特首,分別是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及今年選出的李家超,共4男一女;2位是企業界人士、3位來自港府行政部門。法規上,特首任期5年,可以連任一次,但前4位都因為不同的原因,沒有能夠做滿2任10年,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沒有經歷過選舉或缺乏政治上的歷練,對過去發生的一些政治性的爭論或群眾運動如「反送中」、國安法立法、「雨傘運動」等民意無法作妥善的處理。

2002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香港特首董建華。(美聯社)
2002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香港特首董建華。(資料照,美聯社)

參選行政長官最低年齡要滿40周歲,必須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 而且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這些都是法律上規定的要件,中共國務院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過,行政長官要符合4個條件: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最重要的是中央信任。正如習近平23日接見李家超的時候強調「愛國者治港」的重要性。

最初行政長官由400人選出,演變到今年擴大到1500人。人數雖增,還是小圈子選舉;港人爭取多年的行政長官直選案迄今還沒有能夠實現。行政長官選出後要報請中央核准;中央的任命權是實質性的,不是形式而已。香港雖然享有「高度自治」,但老板在北京,特首只是地方首長。

跟台灣大不相同的是行政長官有權決定是否簽署法案。立法會通過法案後,必須經行政長官簽署、公布後才能生效。而行政長官有權宣布解散立法會,但在五年任期中只能夠解散立法會一次。行政長官可以任命財政、經濟、保安等首長,但他不能夠任命駐外的使領人員,因為那是中央的權利。香港的涉外事務基本上由中共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辦理,港府只能在國外派駐經貿方面的單位與人員。簡言之,特首的民意代表性不足,權力的行使受北京很多的限制,這跟台灣總統由全民直選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2022年7月1日,回歸中國25週年的香港舉行升旗典禮。(美聯社)
香港特首的民意代表性不足,權力的行使受北京很多的限制,這跟台灣總統由全民直選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資料照,美聯社)

兩制不是台灣的選項,但對中共來說不承認ㄧ國就沒有兩制,也沒有50年不變。面對未來兩岸的政治體制衝撞,「融統」變局,國人不能處變不驚,而是要慎思明辨,理解兩制之不可行。

*作者為前駐香港代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