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爾專欄:《爵士春秋》與美麗死神調情

2018-07-22 05:50

? 人氣

《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爵士春秋》把藝術家回顧自己半生拍成一場超級大秀,導演佛西自編自導非常接近於自傳的情節,甚至還一度想自己出演男主角。(取自台北金馬影展)

《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爵士春秋》把藝術家回顧自己半生拍成一場超級大秀,導演佛西自編自導非常接近於自傳的情節,甚至還一度想自己出演男主角。(取自台北金馬影展)

片中主角與死神的對話最具特色,但與其說是對話不如說是調情。佛西自覺跟死神的關係是一種調情,是他不斷哄著死神,爭取時間創作,過程中他深受大限所惑又試圖幽默化解,形成踉蹌舞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對在腦海中閃現次數日增的死神說:「走在鋼索上才是人生,其餘只是在等待。」

同年奪奧斯卡、東尼、艾美三大獎

這個男主角吉帝安是導演鮑伯.佛西(Bob Fosse)的銀幕自我塑像。佛西是美國演藝史上的奇才,他一切自學,能演能舞、能編劇也能編舞,在舞台世界成名後開始兼拍電影,編導也難不倒他。一九七○年代初期他白天排舞、晚上剪輯電影,焚膏繼晷地工作,到了七三年,一個人包辦了當年劇場界的東尼獎、電影界的奧斯卡獎和電視界的艾美獎三項最佳導演獎,他是東尼獎史上獲獎次數最多的人;所獨創的舞蹈方法,在爵士舞界的成就堪稱一代宗師;拍電影也深獲好評,第二部電影《酒店》(Cabaret)被公認為是與《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齊名的歌舞片經典名作,就算他在那之後息影不拍,也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但真正的不朽還在後面等著。七三年的輝煌後,他繼續一根蠟燭兩頭燒,到七四年就病倒了。一次成功的心臟手術把他從鬼門關前救回來,也讓他找到一個新的角度看自己。

佛西的第二部電影《酒店》深獲好評,並獲得奧斯卡獎。達志影像
佛西的第二部電影《酒店》深獲好評,並獲得奧斯卡獎。(取自達志影像)

《爵士春秋》是手術前就討論的新片計畫,向來景仰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佛西想仿作《八又二分之一》(8½)來個導演自剖。片名All That Jazz是佛西的歌舞劇名作《芝加哥》(Chicago)裡的名曲標題,意思是所有生氣勃勃的各類事物。電影原來構想也是朝向強調「生」的思路,打算呈現男主角半生奮鬥後,結束在他第一場巨型歌舞製作開幕前的期待與興奮中。手術後心臟曾停止跳動六小時的佛西,對這部電影有了完全不同的想像,面對死亡的沉思貫穿全片。電影拍攝只花三個多月,後製剪輯卻耗費八個月時間,成果出奇完美,大導演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說這是他生平看過最好的電影。

人前揮灑強大,卻看清自己渺小

自傳性電影並不是什麼好主意。電影這種追求普遍共感的媒介,缺乏對個人細節的耐性,任何有此傾向的創作者,動輒被貼上自我耽溺的罪狀。《爵士春秋》把藝術家回顧自己半生拍成一場超級大秀,佛西自編自導非常接近於自傳的情節,甚至還一度想自己出演男主角。「我執」的企畫竟能得到電影公司投資,堪稱影史奇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