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爾專欄:拉斐爾等了半輩子終於「大開眼戒」

2018-06-11 05:50

? 人氣

「電影導演一開始幾乎也都同時是編劇,隨著他們的事業日漸成功,愈分身乏術而需要雇人幫忙編劇。好萊塢僱用編劇,目的不見得是要用他寫出來的劇本,很多時候只是以迂迴手段,把年輕編劇的點子和對白據為己有⋯⋯」(示意圖)

「電影導演一開始幾乎也都同時是編劇,隨著他們的事業日漸成功,愈分身乏術而需要雇人幫忙編劇。好萊塢僱用編劇,目的不見得是要用他寫出來的劇本,很多時候只是以迂迴手段,把年輕編劇的點子和對白據為己有⋯⋯」(示意圖)

拉斐爾受到庫柏力克的邀約,開始改編《大開眼戒》的電影劇本。不過,他漸漸領會到庫柏力克並不想跟他合作寫出團隊可以依循攝製的腳本,目的只是借力克服某些自己難以突破的障礙而已。

朋友見面吃飯是文創工作機會的重要來源

一九七〇年代,有一回史丹利.杜寧(Stanley Donen)和曾經幫他寫《儷人行》(Two for the Road)劇本的佛雷德利.拉斐爾(Frederic Raphael)在好萊塢午餐,遇到比利.懷德(Billy Wilder),說起懷德正在籌拍一部電影,主角是個蘇聯科學家突然投誠西方又回歸蘇聯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個場合,又是三位同為猶太裔的編劇導演,比利.懷德換成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席間聊起庫柏力克拍《萬夫莫敵》(Spartacus)時,吃盡了製片兼主角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的排頭,從此決定不再讓自己被片場制度奴役。

但是美國的電影工作者不被片場制度奴役談何容易,即使是生涯出類拔萃被同業視為神祇的庫柏力克,也無法完全如願。再者,隨著庫柏力克在電影界的地位日漸崇隆,有時候不免也變成奴役同業的惡勢力。

電影工作者被片場制度奴役

電影導演一開始幾乎也都同時是編劇,隨著他們的事業日漸成功,愈分身乏術而需要雇人幫忙編劇。好萊塢僱用編劇,目的不見得是要用他寫出來的劇本,很多時候只是以迂迴手段,把年輕編劇的點子和對白據為己有,然後會再僱用第二個、甚至第三個編劇,把原始劇本改成另外一番風貌。當然這一切都合法,資方會讓編劇簽合約放棄自己的權利,也可能要求簽下保密協定,不能把合作過程中的細節向外界揭露。

庫柏力克和拉斐爾那回一起吃飯結識後,直到了一九九四年兩人才首度合作。庫柏力克寄來十九世紀猶太小說家亞瑟.史尼茲勒(Arthur Schnizler)的一本中篇小說《綺夢》(Traumnovelle),想知道拉斐爾有沒有辦法把這個十九世紀末發生在維也納的故事,改編成二十世紀末以紐約為場景的電影劇本。

拉斐爾接到庫柏力克這項提議的時候已經六十三歲。他是一位成名作家,出版過二十幾本書,跟電影界的關係若即若離,但也憑著《春花秋月不了情》(Darling)的劇本得過奧斯卡金像獎,寫得更傑出卻沒有得獎運的《儷人行》劇本,是同行間津津樂道的名作。

拉斐爾之前與好萊塢交手的經驗尚稱愉快,也有幾回的導演經驗。他當然願意跟庫柏力克合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想讓庫柏力克見識我的能耐,也想讓他高興,畢竟他選擇了我(而且花了時間找我做這件事),我希望證明他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