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薰觀點:史話《長坂坡•漢津口》再現武戲文唱盛景

2022-10-22 05:50

? 人氣

烈焰蔽天,《長坂坡•漢津口》,演繹趙雲之英武風采。(蘭薰提供)

烈焰蔽天,《長坂坡•漢津口》,演繹趙雲之英武風采。(蘭薰提供)

民國初年,楊小樓、蓋叫天、高盛麟等武生大家曾經稱霸戲曲舞台,武戲曾經一度繁盛。曾幾何時,當年響噹噹硬底子的戲,淪為文戲附庸、場面的烘托,武戲失去戲曲霸主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武戲當年之盛,從史話著眼,可從楊小樓的師父俞菊笙每回上演《挑滑車》,只要把戲裡高寵使的「大剷頭槍」往戲園二門外一戳,觀眾就知俞菊笙要演此戲,立刻滿座,可見一斑。

俞菊笙的《挑滑車》,演繹高寵的王者之氣以及忠勇之魂。楊小樓的《長坂坡》則是傳統武戲經典之經典,著墨趙雲的英姿煥發,忠勇護主。

《長坂坡》是京劇傳統劇目,主體是取自於《三國演義》第41回,「趙子龍單騎救主”。該劇目將趙雲的救少主劉禪事件、文鴦的七進七出事件合二為一,故事敍述: 劉備自新野撤走,在長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與所屬部隊及家眷失散;趙雲捨死忘生,單槍匹馬衝入曹營,屢涉險境,終於萬馬軍中救出簡雍、糜竺;後又奮力拼搏,保護甘夫人及劉備幼子阿斗,突出重圍。

後人有詩讚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護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趙雲之英武忠勇,從書卷躍上戲曲舞台後,更為流傳,成為後人眼中「戰神級」之傳奇人物。

長坂坡上戰旗密布。影像設計,出於剛獲世界劇場獎的王奕盛之手。(作者提供)
長坂坡上戰旗密布。影像設計,出於剛獲世界劇場獎的王奕盛之手。(作者提供)

《長坂坡》在戲曲舞台上,演了上百年,若論誰演的最好,梨園界一致認為: 非楊小樓莫屬,楊小樓夙有「活趙雲」之稱。楊小樓之後,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厲慧良等武生名家也擅此戲,各有發揮,但均師從楊小樓,深得楊派武生藝術的精髓。

楊小樓(1878年-1938年),京劇名家楊月樓之子,幼時入小榮椿社學藝,從師楊隆壽、姚增祿、楊萬青學武生。十七歲出科,在京、津兩地搭班演出,得義父譚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壽、張淇林、牛松山等人的指點,後拜俞菊笙為師,深得「俞派」藝術真傳。楊小樓發揮自身優勢、博採眾長,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楊派」,而確立了在梨園界的「武生泰斗」地位,並尊為「京劇宗師」。楊小樓還與梅派創始人梅蘭芳、余派創始人余叔岩,並稱梨園「三賢」。

​楊派藝術的最大特點是「武戲文唱」。甚麼是「武戲文唱」?傳統戲中的武戲,顧名思義是拳打腳踢、耍刀舞槍。但是,武戲首先是戲,也就是有故事、有情節、有人物,這些,需要武戲演員體會並展現出來。如果一味賣弄疊撲滾打和舞槍弄棍技巧,不注意刻畫人物,那麼舞台上看到的就是雜技表演了。楊小樓演戲就是根據不同劇目和不同情節,能夠完美地通過唱念做打來刻畫人物,而不是單純地賣弄技巧和武藝。

《長坂坡》是楊小樓最傑出的代表作,《長坂坡》中楊小樓對趙雲這一人物的塑造,被後來的京劇研究者認為,刻畫得出神入化,把趙子龍大將的氣度風采,表現的淋漓而盡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蘭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