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里程碑」式的會考─質量俱跌的中等教育

2022-05-21 15:20
今年會考報名人數首次跌破20萬人;圖為去年會考。(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今年會考報名人數首次跌破20萬人;圖為去年會考。(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5月21日2022年會考舉行,不同於過往者,除了今年會考是在疫情肆虐、每天確診人數往10萬人邁進的風險中舉行外,更具「里程碑」式意義的是:會考報名人數首次降到20萬人以下,但除了少子化帶來的「量」減少的問題外,台灣中等教育更嚴重的問題在一改再改、越改品質越讓外界質疑。

新冠疫情從2020年初出現至今已近2年半,因此已有2年的會考是在疫情期間舉行,今年是第3次在疫情期間舉辦會考,但今年時機特別差,因為會考前夕正是國內疫情大幅擴散、每天確診人數節節高昇到數萬人、眼看就要達10萬人之際,今年以來的確診人數就已在百萬人之譜。因此對今年的考生而言,考前確診必須補考的機率大增,而根據過去經驗,補考的題目幾乎都較難,考生為此承受的風險與壓力就不同過往。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考生人數的減少,在少子化多年後,考生人數從當年的三、四十萬人,終而跌破20萬關卡,也堪稱是一個重點的「里程碑」。

這幾年的會考人數,大致就是一個持續下降的趨勢;今年報考人數19萬9318人,去年為20萬2547人,前年20萬9045人,2018年23萬0394人……,而2014年的第一屆會考,考生人數猶有27萬1205人,不到10年就減了4分之1,堪稱是飛速減少。

如果從每年新生兒人數看,今年的考生是2007年出生,當年新生兒人數是20.3萬人,之後新生兒數降到20萬以下,不過,2012年回彈到23.4萬人,因為當年是「龍年」,生肖迷思在此發威;2014-2016年3年也都在20或21萬人餘;因此今年會考跌破20萬人,不代表永遠都如此,未來還是有幾年會回升到20萬人以上,但那頂多只是「迴光返照」,拉長來看,趨勢上已是「一瀉千里」,人數最後會下滑到15、16萬人之譜。

就如高教一樣,學生人數減少,第一個「受害者」是私校,高中職的私校招生越來越困難,因為大部份情況下,考生的選擇都是把公立學校擺在私校前面,在考生數持續減少下,根據私校校長的說法,「會考5科都拿C,依然有北市公立高職可念,5B也可上北市公立高中」,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就是:社區公立高中職學生素質降低、私校招生更困難。未來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考生人數變少,競爭不那麼激烈,因此念名校的機率提高?正好相反,很可能反而是越來越難,因為因應少子化,前端名校同步減班減招,正面看、說好聽,當然是「維持學生素質」,但真正的重點在:避免後段班的私校土崩瓦解。北市的中等學校校長會議中,私校就直接要求教育局「加速公立學校減班」、「公私立學校都應同步減招」、「不能只讓私校承擔少子化後果」。

因此,外界可看到每年前段班的名校招生數也在減少:去年所謂的「免試分發」錄取人數,建中為884人、北一女更只有754人,而過去建、北每年招生人數當在千人以上,如2011年時,該屆建中畢業生有1256人,人數遠低於過去,因所有人認為「更難考了」。 (相關報導: 疫情下被忽略兒少1》動不動就取消活動、畢旅畢典 兒少憂鬱說不出口 更多文章

不過,台灣中等教育真正的大問題,不在人數的改變,而在教育內涵、課綱的改變─許多時候陳義過高、華而不實,有些則是背離需求、不知所為何來。例如,現在高中生必須選修「第二外國語文」,就是陳義過高的作法。台灣普遍英文能力不足,教育體系如能補足缺點、讓高中畢業生英語的基本能力提升就已很了不起了,搞一個「第二外國語文」要高中生學,比較可能的結果是:英語與第二外國語的程度都更「半吊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陳時中修理柯文哲慘的是市民」 劉寶傑氣炸:你不是要選台北市長嗎?
荷包蛋別只會加油煎!內行人教4步驟「保證不黏鍋」,低卡無油口感更滑嫩
影評/Disney+《青春養成記》根本亞洲社會真實縮影!劇中4細節藏洋蔥,看完不自覺淚流滿面
鼎泰豐吃飽要花多少錢?大胃王Youtuber菜單狂掃一輪,公開最後結帳金額
陳昭南專欄:「習降李升」是煙幕彈?抑是中共權鬥的翻盤戲?
鄧聿文觀點:中國民心急變,但習近平仍掌控大局
不只蔥、薑!韓國專家曝魚肉去腥5大食材,多加這材料肉質鮮嫩Q彈
顧爾德專欄:爾灣慘劇讓我們正視仇恨政治
林清汶觀點:防疫再緊急也不能違憲違法
謝順峰觀點:香港地位失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恐將落空
觀點投書: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
林庭瑤專欄:一桃殺N士,張善政對決陳建仁的開場秀?
觀點投書:香港政府的熱火,可能打翻中共慢燉的粥
李怡專文:黎智英商人辦報,只辦傳媒不搞政商關係
觀點投書:俄烏之戰對現代戰爭的啟示
觀點投書:國民黨訪美,踏出扭轉台灣外交困境的首步
觀點投書:陳時中防疫神話瓦解 給予國民黨選戰定心丸
痛苦是不能夠回憶紀錄的:《胰臟癌探戈》選摘(3)
一週好文:不一樣的殺人犯
美媒最新權威民調出爐:拜登聲望慘不忍睹跌破4成!這幾個因素是他的致命傷
老外說「Chocolate teapot」是在嗆你!3個英文用語其實另有含義,別被罵了還聽不懂
2022澳洲大選今登場:你必須知道的八位候選人
尋找深化台美經濟關係具體方案 鄧振中與戴琪約好數周後再見
高雄三鳳中街南北貨一條街 一次購足雄澎湃
攀爬牆融入童話故事 林欽榮視察鳳山公6公園改造進度
24年未調薪!全國碼頭工會聯合會 力挺港埠業務費合理化調整方案
蔡英文就職6周年 14架共機大動作擾台 電戰機、轟炸機、戰鬥機全現身
東引駐軍秀戰力!對空防護射擊、舟波射擊 反制共軍奪島行動
批劉櫂豪落選5次從未替人抬轎 賴坤成辭聯輔董事長拚綠台東縣長提名
按鈴告發蔡英文、蘇貞昌涉殺人貪汙 楊志良:有政府會害死人
助攻餐飲業開發特色米食盒餐 徵選申請期限至5/25
新北建議中央提供公費版唾液快篩試劑 目前已採購五萬劑
混亂中摸索「新台灣模式」:台灣防疫為何慢半拍?
民眾當面抱怨遲未收到居隔單 侯友宜: 法傳系統卡卡,每張人工作業要花20分鐘
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 解 癮-反毒教育特展即日起在國資圖展出
快篩陽如何領藥?北市就醫分流:65歲以下用車來速,長者可透過3管道
即日啟動分群照護、醫護安心照顧 侯友宜: 快速做好分流及診斷
提供由而更好的教育環境 花壇鄉立聯合幼兒園暨藝文館興建工程上梁
開第一槍!中壽:防疫險輕症在家照護用藥都賠,不限清冠一號等藥品
富邦產險防疫保單爭議不斷,遭嘲諷「輸不起」!總經理回應了
台灣確診致死率能低於千分之1?前台大醫曝關鍵:有點難
海線建設清水區9條計畫道路最後一案 鰲新路今開工
台中中央公園「大型PCR給藥得來速」上路 盧秀燕說將再增派設備人力支援
府中15圓宇宙-沉浸式圓頂投影體驗展 5、6月主題「DOME頂之夜」感受被影像包圍的震撼
被遺忘的阿根廷移民潮歷史 紀錄片《月影歸途》府中15特別放映
基隆自購10萬劑快篩 符合這些條件者可免費領取3到5劑
50所科大助攻大學門GO ! 技職千名學生模擬面試及學習歷程健檢
愛在宜蘭「520」浪漫對杯好禮相送
中市圖電子書樂讀趣 「台中愛閱季」手滑享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