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火不歇 三部紀錄片看電影如何反思戰爭

2022-05-11 14:12

? 人氣

2022年4月21日,73歲的葛林楚克(Valentina Greenchuck)從烏克蘭馬里烏波爾逃到烏克蘭控制的札波羅熱市(美聯社)

2022年4月21日,73歲的葛林楚克(Valentina Greenchuck)從烏克蘭馬里烏波爾逃到烏克蘭控制的札波羅熱市(美聯社)

電影如何反思戰爭?這是一個很具挑戰性的提問,五月份,一系列【反思戰爭—文化行動論壇】,即將展開美學與現實的辯證。這三場電影論壇的首場,以一部在 Netflex上播映的《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 (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紀錄片,作為參照的影像;另一部則是知名美國電影人 奧立佛 史東 製作的《揭示戰爭Revealing Ukraine》紀錄片。前者,屬於歐美主流媒體觀點,將烏克蘭的反俄群眾運動視為爭取民主的顏色革命。後者,是《戰火中的烏克蘭 (Ukraine on Fire)》的續集,訪談普丁本人和烏克蘭親俄在野黨領袖Viktor Medvedchuk,他已於戰事爆發後不久,被澤倫斯基 逮捕入獄。這部影片提供不同於歐美主流媒體的視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俄烏戰事爆發有其複雜歷史因素和脈絡,過度簡化為好人/壞人的選邊站表態,除了無助於理解真相外,更壓縮民間監督政府面對國際勢力較勁時的自處和自衛選項的空間。隨戰事延長,多元視角逐漸開始浮現,我們希望藉由西方兩部以不同觀點紀錄烏克蘭2014年動盪的影片,讓台灣觀眾重新思考戰爭,對不論哪一方的煽動式好戰宣傳保持警覺。

歷史告訴我們,在盲目愛國主義下捍衛靜好歲月,甚至比參戰更加艱難,更需要道德勇氣和智慧。我們希望透過電影這種媒介,識讀戰爭並爭辯和平的可能途徑。但,我們認為戰爭發生前的避戰和爭取和平的努力,絕對和備戰一樣重要;2022年2月至今,俄羅斯、烏克蘭的軍事衝突,使世界大亂,既定國際秩序頻臨瓦解,大國之間的角力鬥法日益詭譎迷離,全球進入一個危疑騷動的新世紀。

逢此世變之亟,台灣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國際媒體屢以俄、烏戰事警醒台海兩岸可能之衝突。「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各種諧擬、預言、爭辯,充斥於大大小小的網路社群,媒體輿論大亂鬥,朝野政黨或人云亦云,或慣性相互撕咬……身處這樣一個雜沓惶惑的社會,做為人民,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台灣,在世界大棋盤之下,即使只是棋子,是否能夠成為一顆能夠自主思考的棋子?人民,身處亂世困局,是否能夠自力突破,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點?是否能夠集結能量,成為翻轉世局的主體?

電影論壇提供我們從人民的立場,集體識讀戰爭,共同追索和平的路徑。兵燹戰火之下,探索戰亂中的子民,如何找尋存活之道!如果,我們僅以 一般西方主流定義下的人道主義精神,來看待這場俄烏戰事,無論就地緣政治或意識衝突而言,都無法充分論述核心命題如何被置放。追根究柢,在當代以西方人權為主流的普世價值上,運用戲劇、文藝創作或電影,來看待一場戰事的爆發,關切的仍落在觀點何在的問題意識上。這恰如 約翰 伯格 JOHN BERGER 在 <理解一張照片> 一文中所言:攝影,是一個呈現自覺意識觀察的過程。這在紀錄影像,也是以這樣相同的美學關照,往返於影片創發的觀點與觀賞者的視線所生產的觀念之間;也因此,一部紀錄片,特別是相關在時間性上具有緊張性的事件,當其取得主流政治正確的同時,卻也同時是落入宣傳霸權的盲點之際,相當易於形成著一種傾斜的人道觀。恰恰是這樣的情境下,處於緊張對峙狀態下的當事者,便處於關鍵性地被「他者化」的情況;若以結構性的觀點來看,非只未能對戰事帶來和談的契機,甚而會在一面倒的觀點先設下,帶來一場永不止息的戰爭。受難的將是炮火戰亂下,被潛藏於戰事背後,透過戰爭取得龐大利益的政治霸權;一場俄烏戰爭,經由兩部觀點不同的紀錄電影,逼視著人們重新心思索:二戰以後,在文化冷戰瀰天蓋地的氛圍下,如何重又陷入新冷戰歐亞佈署的對峙狀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