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漫畫拚不過日本?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展「噤聲的日常」特展談最黑暗38年

2018-04-02 16:42

? 人氣

2018.04.02-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記者會。(陳韡誌攝)

2018.04.02-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記者會。(陳韡誌攝)

無法自由說話的戒嚴38年,對台灣造成多大影響?今(2)日下午,國家人權博物館「噤聲的日常」特展開幕,展出戒嚴時期禁歌、禁書,並介紹白色恐怖時期因為出版而遭下獄、槍決的各種悲歌。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於開幕記者會表示,這些管制政策影響極為深遠,對漫畫、小說的衝擊即是其中一項:「為什麼漫畫產業跟武俠小說發展停滯?是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家人權博物館表示,本次特展以影音動畫、互動裝置呈現威權統治下無所不禁、需處處小心的氛圍,例如台灣人熟悉的〈燒肉粽〉、〈望春風〉、〈媽媽請你也保重〉等老歌於戒嚴時期皆為禁歌,禁絕理由常是現代人所難理解,例如〈山頂的黑狗兄〉一曲被禁是因「非常時期居然遊手好閒在山頂唱歌」。

劉興欽漫畫《機器人》被要求不可有自由意志 一度遭查禁

遭禁的不只是歌曲,也有創作,例如漫畫家劉興欽的《機器人》因「機器人應受人控制,不可以有自由意志」一度被查禁,武俠小說《白髮魔女傳》、《金鞭女俠》則被當局認定「扭曲史實」,導覽員表示,這些限制是箝制台灣漫畫、小說的創造力與想像力,「日本漫畫是很自由的。」

開幕記者會上,館長陳俊宏指出,1949年起國民政府透過許多管制政策,禁止所有人從事「他覺得不應該做的事情」,包括禁書、禁歌等,影響深遠:「為什麼漫畫產業跟武俠小說發展停滯?是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每個受到體制禁錮的人,無法表現他所思所想,受到外在審查也進行內在審查,烙下深淺不一白色恐佈的陰影。」

2018.04.02-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記者會,國家人權博物館長陳俊宏發言。(陳韡誌攝)
2018.04.02-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記者會,國家人權博物館長陳俊宏發言。(陳韡誌攝)

即便今日台灣已遠比過去民主,陳俊宏嘆,威權影響其實仍在:「民主化的今天 大家心中依然有個小警總,這不是我們選出自己的總統就能解決事情,威權體制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陳俊宏指出,很多人會覺得「現在很亂」,懷念過去「比較不亂」的時代,但過去那個「很不亂的時代」其實是侵害很多人的人權去實現的,要實現轉型正義,必知過去那段歷史:「『知』是一切的起點,不被知道的過去無法成為我們的集體記憶,無法產生我們的動力跟力量。」

1989年4月7日,黨外雜誌《自由時代》創辦人鄭南榕被控叛亂,因為堅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拒捕、最終於雜誌社點燃汽油自焚,這一天在2016年被行政院訂為「言論自由日」。陳俊宏表示,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4月7日都會規畫活動,追思紀念的不只是鄭南榕捍衛的行動意義,也要讓更多人了解鄭南榕追求言論自由的基本價值是什麼。

「2018言論自由日-噤聲的日常」特展將於4月2日至12月16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展出,5月也將放映描述中國當局對自由之箝制的紀錄片《并:控制》,邀請長期關注社會議題導演李惠仁進行映後座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