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落實「十二年國教」的關鍵在於強化學校的中層結構

2022-02-14 05:50

? 人氣

教師專業新工作,包括:校訂課程、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研發與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規劃與推動,學生選修課程及學習歷程的諮詢與建議,學校願景與特色的研究發展、雙語教育和國際教育的研究與設計,以及素養命題設計等。(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教師專業新工作,包括:校訂課程、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研發與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規劃與推動,學生選修課程及學習歷程的諮詢與建議,學校願景與特色的研究發展、雙語教育和國際教育的研究與設計,以及素養命題設計等。(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從1990年代以來,「又要教改了」一直是中小學教學現場不少校長及教師的夢魘。在十二年國教改革中所實施的「108新課綱」,由於將課程設計的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教師,加上以「素養」為名,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與實作」目標下,大幅度修訂課程架構,並同步搭配升學考試、招生的變革,導致此番教改規模相當宏大,中小學所受「衝擊」更非昔日可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番衝擊,具體而言有二,一是教師必須設計校訂課程,二是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與實作活動。由此衍生出來的教師專業新工作,包括:校訂課程、探究與實作課程的研發與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規劃與推動,學生選修課程及學習歷程的諮詢與建議,學校願景與特色的研究發展、雙語教育和國際教育的研究與設計,以及素養命題設計等。(參見:〈新課綱下高中師生的忙亂人生〉)

換言之,當傳統的部定必修課程規模縮小,期待學生進行自主性、開放式探究學習的意圖增強,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部定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其工作也不只是「課堂教學」、「班級經營」而已,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甚至「一生一課表」理想下,每位教師都應該承擔新增的「課程設計」、「學生學習諮詢與指導」職責,並因應學生自主性、開放式探究學習,重新設計評量工具和評量標準。

由於上述新工作的難度頗高,且涉及多樣的專業知能,勢必借助團隊協力合作,才足以勝任,因此這便進一步衝擊教師沿襲已久的「單打獨鬥」模式。傳統上,每位教師都是拿著部定必修教科書上課,課程綱要和教材內容已有明確範圍,不太需要耗費時間與心力跟同事們進行實質性的研討,而教師在教室中,總是獨自面對全班學生。以上「單打獨鬥」模式,已越來越難維持,公開觀課、共同備課、協同教學等,逐漸成為日常。

為了因應新增的專業工作,教育部、地方教育局處,或學校逐漸擴增新職責給中小學教師們,例如:鼓勵成立各種教師專業社群,研發課程,或規劃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系統;高中還設置了課程諮詢教師,輔導學生選課和充實學習歷程等;若再加上中小學先前已設置的「教學輔導教師」,負責協助新進教師或生手教師,或是「年級導師」,負責整合同年級各項專業工作等。目前的學校組織,在「行政」和「課堂教學」之間,早已經發展出一個略具雛形的「中層結構」,統整「同年級」、「教師同儕輔導」、「課程設計」,以及經由社群而落實的「課程領導」等專業任務,將原先單打獨鬥的教師人力加以組織,並在學校場域的實作及研習中,產生「在地/自主專業培訓」效應,將十二年國教的理想適切地轉化為學校的在地實踐,以各自的特色和優勢,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