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業中觀點:風雲急、戰鼓擂,美中冷戰不可逆?

2021-11-05 07:00

? 人氣

美中「冷戰」勢不可免?圖為2013年12月4日,美國時任副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面(美聯社)

美中「冷戰」勢不可免?圖為2013年12月4日,美國時任副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面(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於10月21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提問時指出,若中國大陸侵略臺灣,美國將會防衛臺灣,並表達對中國大陸軍事科技發展的憂慮。此語一出,引起各方關注美國是否已改變其兩岸政策。事後,白宮國安會及國務院均聲明,美國並未改變其政策,仍依循著「一中政策」來處理對兩岸之關係。雖然如此,在總統大選落幕一年後,拜登主政下的白宮,並未完全揚棄川普所留下、對中國大陸競爭的政策。換言之,美中之間在可預見未來之競爭關係,恐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中競逐混合型強權之地位

近期《外交事務》雙月刊,也集中探討拜登政府與其戰略對手之關係。由美國大戰略學者Hal Brands及冷戰史學家John Lewis Gaddis 所合撰、比較美蘇與美中冷戰的專文指出,美中對峙的最大原因,就是雙方都在尋求作為混合性強權 (hybrid hegemony) 的地位。美國得天獨厚,位居大陸且有通往世界最大兩洋的能力與自由度,混合性霸權地位當之無愧;這也是美國在20世紀必須阻擋德國及蘇聯擴張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大陸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亦是在爭取此等霸權地位,這也是美國戰略學界最為擔憂的部分。該文最後提出,美蘇冷戰期間的圍堵政策,或許仍有參考價值。

無獨有偶,攻勢現實主義大師John Mearsheimer亦在同一期刊登的「難以避免的對抗」文中指出,美中現況就是美蘇冷戰的翻版,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美中確實有邁向熱戰的可能。Mearsheimer指出,雖然各界認為美蘇、美中對抗殊有差異,但美國與渠等對抗競爭,都是國際體系無政府狀態下、各國必須將自身利益極大化以尋求絕對安全的產物。

因此,美國在冷戰行將結束之際,歷經四任政府所採取的自由主義思潮,意欲經由接觸改變中國大陸等思維,只是妄想,而據此而來的對中交往政策更是重大錯誤。Mearsheimer更直言歐巴馬任內推動的重返亞洲政策,若是依照當時柯林頓國務卿的版本,就不可能成功對付中國大陸崛起,因為柯林頓本人就是交往政策的擁護者。

Mearsheimer認為,當前的中國大陸遠較冷戰時期的蘇聯更具威脅性。首先,當前的中國大陸較蘇聯更強大。其次,冷戰初期蘇聯人仍試圖從二戰帶來的衰退中回復,而中國大陸自1979年之後即無對外重大戰爭而得以專心發展經濟。第三,蘇聯當時為了維持老大哥地位,高度介入華沙公約組織成員的內部事務,而中國大陸目前並無必須讓其分神處理的盟友。第四,中國大陸只是名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未徹底奉行不重視效能的計畫經濟,且對中國大陸而言,民族主義較意識形態更有利於動員,也使得美中的衝突更難化解。最後,中國大陸對東亞地區的區域野心,加上東亞地區並未如冷戰時期在歐洲有「鐵幕」的存在、讓美蘇各自擁有明確的勢力範圍而有助避免衝突,使得美中直接對抗的可能性大增。

戰略清晰是解方?

依據Mearsheimer的觀點,中國大陸崛起絕對是美國的夢靨,而只有增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嚇阻,在東亞地區強化傳統與核子武力之部署,方有可能避免雙方的熱戰。換言之,若依Mearsheimer 所云,則美國對於武力的使用立場,會由模糊朝向清晰。

在G20羅馬會議召開之際,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談及臺灣時各抒己見、甚至針鋒相對。而在COP26氣候變遷大會行將召開之前,國內外媒體亦有報導論及拜登團隊內部出現了以氣候特使凱瑞為代表之對中國大陸應全面評估、有所讓步以換取氣候議題合作之主張,與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立文及國務卿布林肯為首的區隔議題、決定態度之主張,兩者相持不下。

單就當前美國內部情勢看來,若中國大陸在即將到來的COP26會議沒有具體承諾,華府單方面決定對中偃旗息鼓的可能性不高。美中冷戰若正式開啟,臺灣必定位處前沿,對這些競爭對峙的議題不可不慎。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