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理觀點:是誰讓哈佛、牛津誤以為台灣膚淺

2021-10-20 06:30

? 人氣

「哈佛明年赴台大學中文」的新聞標題近期轟炸媒體版面。(資料照,蘇仲泓攝)

「哈佛明年赴台大學中文」的新聞標題近期轟炸媒體版面。(資料照,蘇仲泓攝)

Oxford Languages將「News」 定義為:「Newly received or noteworthy information, especially about “recent” events」。再查Cambridge Dictionary,「News」指的亦是「information or reports about “recent” events」。根據這世界二大權威英文字典,所謂的「News/新聞」,必須是「recent/剛發生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0月7日,一篇以〈Harvard Beijing Academy’s Move to Taipei〉為題的「新聞」,由The Harvard Crimson的兩位學生記者採訪撰文。雖說,那只是一份由哈佛的「大學生」(undergraduates)採編出版發行的日報,但《Harvard Beijing Academy summer study abroad program》要從北京轉進台北的該篇報導,確實是一則名實相符的「新聞」無誤。

可怖的是,或是基於緊繃至極的兩岸競逐關係,也可能是因為「哈佛」二字的無敵份量,自10月12日起,台灣各媒體即群起以《不去北京!哈佛明年赴台大學中文》的主標,爆炸式地各自衍生出多重子題與內容,直至今日猶未見停歇。而其中,最為荒謬、可悲的,是外交部、教育部的借題發揮,以及某頂尖大學的順勢狂發新聞稿。

首先,無論是之前的《Harvard Beijing Academy》,還是明年的《Harvard Taipei Academy》,究其實,都「只是」由哈佛大學「教育推廣部」(Harvard Divis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下設之「哈佛夏日學院」(Harvard Summer School)提供的一個「暑期專班」。而該「專班」,並非是哈佛大學開設的常規系所課程,更沒有僅限於哈佛大學的學生參加。因為成立於1871年的「哈佛夏日學院」,今日已是「for learners of all ages. Live on campus or study online」,展臂歡迎全球各地、各個年齡層的有志學習者報名參與

哈佛與台大攜手合作「2022暑期華語課程班」當然是喜事一樁,但把一個再單純不過的「推廣教育」專班,無限上綱地拉高到「國家」層級自嗨,反顯得台灣好似自卑、踉蹌到……,如秋日落葉般的塗地淒涼!

至於某大學的趁機狂發新聞稿、順勢翻炒舊聞,除了實不符於「News/新聞」,必須是「recent/剛發生的」之定義外,也顯得裡外自信缺缺!只見該大學透過某「通訊社」,將早已於今年3月發布過的舊訊息,藉《哈佛明年赴台大學中文 》的餘溫,再重炒一次《牛津、劍橋來台學華語》。然該二校,正是與哈佛大學一樣,都並非是以來台修讀「學位」或「雙聯學制」課程為目的,而僅只是為了進修或精進研習「華語」。如此,這不就是該校之所以設置「國語教學中心」的推廣本務與本份?再者,如此這般地搭便車自我吹噓,也絲毫無益於該大學的國際學術排名,是或不是?

遺憾這股不求「真」、不求「實」、不求「深」的虛華膨風,竟是從外交部、教育部,以及某頂尖大學帶頭吹起。這對台灣形象的傷害,雖不至於是個「民主自由」與否的致命題,但絕對是個「膚不膚淺、愚不愚昧」的大哉問。

*作者為台師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