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中國對抗全世界,終將如何?

2021-10-20 06:50

? 人氣

習近平不想稱霸全球,却讓中國成為民主世界之敵。(美聯社)

習近平不想稱霸全球,却讓中國成為民主世界之敵。(美聯社)

最近聽一位高人說,「習近平不想獨霸世界,他想的是全世界兩個標準,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中國以外」;又看到報導「北約秘書長表示,北約將大幅擴張目標範圍,將對抗中國崛起納入其中」;然後看到一篇文章提及漢朝賈誼的〈過秦論〉,於是重讀〈過秦論〉,與上述時事頗有印證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秦論〉一破題就坐實秦孝公有「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之心,但事實應該並非如此:當時的秦國被魏國侵凌,失去了河西地(黃河是春秋時秦晉兩國的天然界河,戰國初年魏文侯用吳起為將,攻取秦國河西之地),秦孝公招攬各國人才,商鞅去咸陽見孝公,孝公明白表示「我想要恢復秦穆公時代的國家格局」,如此而已。然而,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最主要原因,且由於「鞅死而法未敗」(司馬遷定論),秦國堅持商鞅的制度一百三十多年後,秦始皇統一天下。

在軍事武力的背後,其實有著制度的力量:秦國是戰國諸侯最先也最徹底實施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馬車輪距,並推行私有財產制度的國家。簡單說,當人口增加、物產增加、交易需要增加,市場單一化成為天下人的心聲,於是天下人心自然傾向實施「秦制」——除了六國君主與執政貴族,於是秦滅六國乃是必然。

〈過秦論〉接著說,六國事實上人才鼎盛、聯軍兵力強過秦國多多,可是秦國堅守函谷關,諸侯久攻不下,因此諸侯國力疲困,於是合縱解體。終於演變為各國「爭割地而賂秦」,最後被秦始皇一一收拾。

印證前述那位高手說的「中國標準」,意思跟「商鞅制度」近似,那不僅限於科技(如5G)產品標準,更包括大至民主政治的標準,也就是習近平口中的「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等」。他這是對美國拉攏盟國以民主自由為號召正面叫板,強調的是「政府的治理效能」,而那是中國相對於美國的強項,尤其在這兩年的防疫方面,歐美國家對新冠病毒確實有如〈過秦論〉所描述「逡巡遁逃而不敢進」,而中國卻是「振長策而御宇內」。

那麼,北約「擴張目標範圍將對抗中國崛起納入其中」又能不能「攻破函谷關」呢?且不說中歐距離遙遠,歐盟各國對於中國威脅的感受不強,歐盟國家對美國的提防(如CIA監聽)與反感(如鼓勵英國脫歐)以及利益衝突(如法國與澳洲潛艦合約被無預警終止),恐怕遠甚於對中國。那麼,歐美「合縱抗中」的結局會跟當年「合縱抗秦」又能如何不同?

那麼,中國贏定了嗎?

前文那篇提及〈過秦論〉的文章,主題是反思「懷仁堂事件」(逮捕四人幫行動),作者以〈過秦論〉提醒中共現今執政當局,用意明顯:一旦人心反轉,結局是「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指陳勝揭竿起義),而人心反轉的原因在「仁義不施」。

這樣說吧,拜登努力的拉起抗中聯合陣線,其實底氣不足,而中國則「我自一口真氣足」我行我素。然而,習近平的諸般大動作改革,雖然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為外包裝,但是限制人民行為的規定,一旦超過人性的容忍度,人心就會如秦朝那樣反轉。

勝利往往是敗局的開始,戒慎啊!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