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用語很危險?

2021-08-17 05:40

? 人氣

反中國用語、節目,是意識形態,還是真心維護國安?(作者提供)

反中國用語、節目,是意識形態,還是真心維護國安?(作者提供)

近年有許多網路文章表示,中國流行用語已滲透台灣,中國用語為統戰的一環,民眾應當要適時避免使用,其中又以Reader+「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數據分析」。引來了許多獨派人士認同,人權促進協會副會長沈柏洋與基進黨更表示要大家注意中國用語,宣導文字作為文化統戰工具的危險。但筆者我不免就有了一個疑問,中國用語很危險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相信中國肯定有做文化統戰,但若習慣說視頻、閨密、顏值、單身狗、撩妹、牛逼、小哥哥等用語,又或者喜歡看武媚娘、花千古、郎牙榜的台灣人民,在政治立場上就會比較親向威權主義的中國?使用中國用語的多寡,會使的台灣文化逐漸消失嗎?筆者認為這些說法毫無根據,且凸顯出獨派在面對強勢的大陸流行用語、文化的不自信以及自卑感。請問戴著有色眼鏡排斥著對岸文化,真的對於人民是友善的嗎?身在台灣,有必要對於民主、自由、多元那麼的不自信?接受文化的多元我想並沒有那麼困難,人們有自身的喜好,我們除了尊重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持寬廣的心胸,而不是因為用語、文化的認同不一致,就說他人舔共、親共、小粉紅,扣上統派標籤。相近的傳統文化、流行文化以及語言,加上軟實力的運用,確實容易創造出一定的親近感,但,請問有哪些日常的生活用語、流行文化,是具有破壞民主制度的宣傳?哪一種統戰宣傳框架能夠利用這些用語,最後成功顛覆到台灣的國家安全?筆者想破頭也想不到任何一種可能性,且流行文化出現用語與統戰用語是完全不一樣的字詞。

「中國語」列表。(作者提供)
「中國語」列表。(作者提供)

沈律師更舉出馬來西亞華人當作中國文化成功輸出的案例,但台灣與馬來西亞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馬來西亞民主化起步晚,馬來西亞華人的政治權力也被當地的多數族群排擠,在國內沒有強力的文化、認同支持,朝強勢的中國文化靠攏完全是合理的情況。但台灣有一樣嗎?年輕人的「天然獨」對台灣成功獨立抱持著懷大的理想,對於自由、民主的認知也有一定的基礎,就算文化上被中國影響,變成青春有你、創造101、中國有嘻哈的粉絲也應當能清楚的區分文化與政治認同的差異性。個人認為獨派對於中國文化、用語的排斥,只會讓台灣的文化更加不包容,在面對對岸強大的勢力更加的不自信,若你真的對自由、民主有信心,文化的影響力是非常的有限,希望大家敞開自己的心房,尊重多元的懷抱,而不是用保護主義的心態面對強勢華語,請問獨派,把中國用語趕出台灣,台灣就能獲得美國承認?還是能變得更加自由開放嗎?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承瑄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