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聯合國為什麼不討論「臺灣問題」?

2018-01-21 07:20

? 人氣

對日和約沒能解決臺灣歸屬,聯合國也從未正式討論、考慮或決定過臺灣地位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圖為聯合國紐約總部。(資料照,簡恒宇攝)

對日和約沒能解決臺灣歸屬,聯合國也從未正式討論、考慮或決定過臺灣地位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圖為聯合國紐約總部。(資料照,簡恒宇攝)

1950年6月27日,韓戰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將「臺灣海峽中立化」,並提出「臺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但是,60多年過去了,對日和約沒能解決臺灣歸屬,聯合國也從未正式討論、考慮或決定過臺灣地位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7月19日,杜魯門向國會解釋說,目前的軍事中立化不妨礙影響臺灣的政治問題。他希望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按照「聯合國憲章」所設想的和平方式解決。9月1日,杜魯門又表示,臺灣的未來應該由國際行動和平解決,而不是由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單獨決定。1950年秋天,根據杜魯門的聲明,在與英國密切協商後,美國國務院起草了「臺灣問題」決議草案,提及「開羅宣言」將臺澎交還中華民國的意圖,指出臺海兩岸政權皆主張對臺灣主權,臺海危機可能增加國際緊張情勢,危及區域和平與臺灣人民利益。草案建議聯大成立委員會,在考慮前述問題和諮詢有關各方後,向大會提出一份臺澎未來處置的報告。但是,美國最後沒有提交聯大討論和表決該草案。

當時,英國很擔心杜魯門的政策會導致美中為臺灣開戰,為討好中共,主張依照「開羅宣言」將臺灣歸還中國。1950年7月28日,針對英國的批評,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表明,由於世局已經發生許多變化,實非開羅會議時所能預見,使得美國不能以開羅宣言作為臺灣地位的定論。艾奇遜指出:第一、蘇聯對開羅及波茨坦宣言的有關承諾,如朝鮮獨立,及支持國民黨政府等,皆已棄置不顧;第二、在日本投降後接下管理臺灣之責任的國民政府,不夠稱職;第三、把臺灣交給開羅宣言時期的中華民國是一回事,把它交給支持莫斯科及與自由國家為敵的北京政權是另一回事;第四、因為中國政局劇烈改變,滿懷敵意的專制政權在北京建立,難道民主國家不能質問:為什麼不與臺灣人民協商,或不採用適用於殖民地人民的聯合國憲章原則,便把臺灣交給這樣的專制政權?不過,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威脅解放臺灣,國務院同意與英國外交部討論臺灣問題。8月末,雙方官員達成了一些共識,並決定由美英法三國外長會議討論聯合國行動的目標與步驟。

開羅宣言(取自維基百科)
開羅宣言。前排依序: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中國蔣宋美齡。(取自維基百科)

9月14日,美英法三國外長會議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臺灣問題:(1)應根據「聯合國憲章」盡快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臺灣問題。(2)然後,聯合國大會應任命一個專門委員會研究該問題,並向下屆大會提出建議。(3)大會應呼籲所有各方在該委員會研究時不要採取任何敵對行動。

9月初,蔣介石經過長時間思考後,理解美國希望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以避免與中共為臺灣開戰。9月16日,蔣介石寫道,艾奇遜「使臺灣置於聯合國之保衛,一以免俄共藉口認為中國之領土而攻佔臺灣,一以減輕其美國單獨之責任,以免除其侵臺之嫌。此一陰謀於我利害參半,不如逆來順受,先杜決俄共侵臺之野心,暫為中立化之形態(但我決不正式公認),以穩定內部軍民之心理,使之安心,整補內部,求其安定進步,以至健全鞏固,而後再待機而動,一舉恢復大陸。只要臺灣事實上統治權並不動搖,則我反攻大陸之準備未完成以前,率性讓其中立化,且使其性質(國際)更為複雜,以對付俄共與英印,未始非一中策也,此時應以沉機觀變處之。」這段日記非常重要,它顯示蔣介石終於認清形勢,兩害相權取其輕,接受臺灣問題國際化的中策,以杜決中共侵臺之野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