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黃金屋:轉型篇】天災人禍不只有疫情 企業求存少不了這座「防空洞」

2021-07-27 08:10

? 人氣

雲馥數位總經理曾遠航。(圖片來源:雲馥數位提供)

雲馥數位總經理曾遠航。(圖片來源:雲馥數位提供)

台灣宣布三級警戒長達兩個多月,如今終於調降,即便仍有零星個案,但疫情終將消散;在這段百業求存的日子裡,企業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風傳媒》採訪個中佼佼者,整理出企業拚轉型、玩創意、抓趨勢等三大心法,作為這次疫情過後,企業應該學會的三堂課。以下是雲馥數位總經理曾遠航接受《風傳媒》專訪內容。

在台灣,「數位轉型」口號存在多年,始終缺乏一個契機,疫情過後或有不同。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最新報告,未來五年內,將有更多企業透過雲端服務實現數位轉型,甚至顛覆現有產業的遊戲規則,其中,以亞洲企業最積極,高達七成的業者正躍躍欲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繼谷歌(Google)之後,全球第二大公有雲服務商微軟(Microsoft)去年10月宣布,要斥資新台幣369億元在台設立「Azure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團隊」,作為亞洲營運中心,希望提供更好的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及雲端服務。

在合作夥伴方面,雲馥數位是全台第一家取得微軟最高階專業認證Azure Expert MSP的企業(全球只選出100家,台灣僅3家取得資格),對台灣企業的「數位轉型」有著深刻觀察。曾遠航接受《風傳媒》專訪,分享疫情以來的寶貴經驗,以下是訪談摘要:

《風傳媒》問(以下簡稱問):疫情發生後,各種遠距需求如雨後春筍冒出,你們是否觀察到什麼不同以往的變化?

曾遠航答(以下簡稱答):最早來問的是金融服務業。這一波疫情雖然來得急又快,但事實上,一些大型的金控公司在去年疫情剛爆發時,就找上我們了,希望我們幫忙把員工遠距工作的環境先建置好,以備不時之需,最後果然派上用場。

金融業的需求難度最高,因為它不像一般企業,用虛擬私人網路(VPN)加密方式連線到公司就好,還有資安的合規性問題,要處理短時間內暴增、多達數千人的連線需求,其實沒那麼容易;所幸他們的風險意識高於其他行業,提早進行規劃,否則恐怕難以解決。

第二類找上門的是教育產業,因為政府宣布三級警戒後,學生突然無法到校上課了,只好改為遠距教學;問題來了,學校過去都把伺服器主機架在校內,既有硬體根本無法負荷瞬間爆炸的流量,必須進行架構上的調整。最後,我們靠著一邊擴增地端設備,一邊用雲端分流的方式,才讓整個平台承載起龐大的流量壓力。

第三總最常見,也就是一般中小企業,因為過去以實體作業為主,在網路建置方面沒有太多著墨,所以這次一遇到員工分流上班的需求,必須大量進行遠端連線時,硬體設備幾乎無法負荷,對此,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同樣是分流至雲端。

這邊我想提醒一點,雖然不少企業的系統可以進行遠端操作,也被稱作雲端,但由於伺服器機房設在公司內部,其實屬於「私有雲」,一旦遇到停電、電腦病毒等狀況,同樣會無法運作;我今天說的雲端不同,是「公有雲」,可以把機房同時設在不同國家,可能一套系統放在香港,另一套存在韓國,無論哪邊出問題,都有備案可以啟動。

問:能不能從中具體歸納出,哪些需求對雲端的急迫性最高?

答:有三類。首先是一些對外、會瞬間擴大的服務,比方直播,因為事前不知道會有多少人來看,所以無法假設究竟會有一千人,還是十萬人同時連線,總不能一開始就準備一萬台硬體伺服器吧,風險、成本都太高了,這時候雲端「租用」的概念就可以派上用場,什麼時候需要多少流量,隨時都可以擴增、縮減。

第二類,一些擁有數十、數百,甚至數千據點的流通業(編按:通常指批發、零售、餐飲、物流等四大產業),今天若想回收各地的資料再運用,總不能一個個去收集嘛,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傳雲端,再從中擷取、分析,即時運用,像這種很分散的、應用很即時的資訊,最適合在雲端發揮。

最後是資金有限的企業,比方說一家初期資金只有一百萬元的新創業者,這時候如果去買一整套IT設備,很可能要直接燒掉一百萬,但租用只需要兩萬元就可以搞定。

問:聽起來雲端像是萬靈丹,在實務上,企業導入有沒有什麼難處?

答:我們碰到最大的困難,主要是客戶的系統多半處於「已上線」狀態,不允許停機操作、測試,所以我們必須一面維持客戶的上線狀態,一面去更動客戶系統的架構,對我們來講,最困難的是時間壓力,必須用補洞的概念先讓既有架構可以運作,再同步建立一個完整的新架構,最後選擇某個最適當的時機點,一口氣完成新舊架構的切換。

其實,雲端是一種防空洞的概念,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避免天災人禍所延伸出來的產物;無論今天發生新冠疫情、淹大水這類天災,還是因為電腦病毒、供電不足,導致機房管理人無法在現場維運的人禍,企業只要將員工轉移到雲端作業,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運作,藉此緩衝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壓力。

問:企業把資料都上傳雲端,難道不怕資安問題嗎?

答:我這樣比喻好了,今天你有一大筆錢,是放在家裡的保險櫃安全,還是放在銀行的保險箱安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不知道錢會存放在哪,但隨時可以去提款機領取,所以,這個問題也可以換成「你會擔心把錢存在銀行金庫嗎」,我想不會吧,因為它的保全等級相當高,任何人都無法輕易攻破;相較之下,要打開你家裡的保險櫃容易多了。

問:疫情過後,企業哪些行為可能會維持雲端運作?

答:一些實體活動也可能慢慢會出現遠距、虛擬化的應用,比方說,過去被認為必須實體作業的簽約動作,未來透過身分驗證、加密保全等電子簽名技術,很可能出現從第一次見面到最後雙方簽名都在線上的「無接觸簽約」模式;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慢慢被採用,接下來只會越來越廣泛,企業只要接受一種新觀念,之後很快就會導入各種應用。

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疫情之前,我們每年都會特別飛去美國,參加微軟或各家原廠的實體活動,背後目的有兩種,其一是學習新知,這部分未來或許可以透過線上解決,但它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企業高層之間的社交行為,所以,現場有些東西還是無法被取代的。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珍翔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