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兵馬俑是組裝完成的!中英研究團隊:兵馬俑採模組化生產,零部件由多渠道供應組裝

2020-12-16 18:10

? 人氣

秦陵兵馬俑,用以保護死後的秦始皇(圖/大是文化提供)

秦陵兵馬俑,用以保護死後的秦始皇(圖/大是文化提供)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的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Archaeometry發表《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manufacture, logistics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of Emperor Qin Shihuang's Terracotta Army, China)一文,指出始皇陵的兵馬俑生產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由多個作坊生產相同的產品,在進行快速組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術界過去曾推測秦兵馬俑採用了模組化的生產方式,包括的手臂、腿、頭和其他部位進行批次生產,然後各部位的零組件再進行組裝,形成今日所見的兵馬俑形態。為了研究秦朝兵馬俑的生產模式,研究團隊採用了X光螢光光譜的分析方法,對秦俑一號坑內保存的28件文物藏品開展原位無損檢測,獲取其地球化學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

著名博物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通常由中央政府經營。(圖/美聯社)
著名博物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通常由中央政府經營。(圖/美聯社)

研究人員發現,陶俑與鋪地磚、陶帶圈、沈積土的成分顯著不同,這與陶俑原料中大量的砂質羼和料(SiO2)有關,這使得土料中的微量元素比例發生了變化;同一陶俑身體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體部位的成分具有明顯差異,這說明陶俑的各個零組件很可能是由不同的作坊獨立製作。

舉例來說,在鎧甲武士俑中,帶有「咸陽」與「宮」陶文的陶俑,能夠從成分上區分開來,這似乎支持了「咸陽」與「宮」其實代表兩個不同作坊的觀點。此外,其他陶俑有一些表面寫有數字或文字的陶文,還有很多表面沒有陶文,這些陶俑的成分與帶有「咸陽」陶文的陶俑更接近,或許這些帶有其他字樣陶文或沒有陶文的陶俑也是由「咸陽」作坊所制。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8日先參訪西安兵馬俑。(美聯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8日先參訪西安兵馬俑。(美聯社)

研究團隊認為,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也就是任何一尊兵馬俑,都是由好幾個作坊生產相同的產品。「宮」作坊的工匠是「中央專家」,他們擁有自己的戳印,可能負責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是秦俑製作工程中官方「內部供應鏈」的一部分。「咸陽」與其他作坊的工匠提供了更多的補充產品,他們大多在陶俑上刻畫自己的標誌。這種多樣化的多渠道供應鏈管理,很可能是一種「規模經濟」,以便於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項前所未有的工程,減少因技術困難或停工帶來的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