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泰觀點:台大化學系廢碩班?淺談國內學術科研結構

2020-09-16 05:50

? 人氣

筆者以聯合報兩則關於台灣大學的報導開頭,認為台灣的學術科研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耕耘。(資料照,蘇仲泓攝)

筆者以聯合報兩則關於台灣大學的報導開頭,認為台灣的學術科研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耕耘。(資料照,蘇仲泓攝)

最近,沒想到聯合報一個對台灣大學化學系幾位老師(包含筆者)的簡短電話訪談,報導「台大教授倡議廢碩班:莫成台積電職前訓練所」一文,能引起學界師生們廣大的迴響以及熱烈的討論,尤其從後續報導中得知還可能造成台灣大學內部分裂。雖然該篇報導的化約式標題招致了許多爭議,但也可見大家對於國內科研發展還是相當的關心。我算是半個摩登原始人,沒有批踢踢、IG、twitter等等社群平台的帳號,唯一的一個臉書帳號還是學生多年前私下幫我創的殭屍帳號(但我自己從來不知道要如何登入),絕大多數相關訊息還都是從實驗室研究生得知。平日除了教學就是埋首於一堆研究的想法,數據及理論導證中。撰寫這篇文章讓我這幾天中斷了一成不變的研究張力,對我算某種程度是休息及轉換個跑道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進入重點前先回覆一個化學上較低pH值(也就是很酸)的讀者留言。批踢踢裡幾個學生言及,受訪老師甚至衍伸至大部分大學教授,皆是活在象牙塔裡的人物,不懂產業界,實沒資格談論學術產業的相關性問題等等。但實際上,新聞中受訪的三位老師中(記者用老中青三代來描述),年紀最大且上個月剛退休的牟中原院士,已經將他數十年來傾力研究的奈米中孔徑材料商業化,分拆 (spin-off) 一家奈米孔洞藥物載體的公司,屢獲科技部及國發基金會的強力支持。而筆者過去十幾年的一支奈米量子點的研究領域,已經在四年前由我的博士後分拆出去,成立了量子點相關創新材料公司。近年來國內量子點相關顯示器的研發,如果沒有這家土生土長公司供應高品質量子點材料,相信國內產業界量子點相關研發將嚴重斷層。至於最年輕的陳浩銘教授是台大化學系的明日之星,學術研究能力強,才剛滿四十歲就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但也深知要突破現狀非得改變國內學術研究架構,否則難以竟功。深思孰慮後,然後能起而行改革之道。這也是我們願意受訪,以專業的看法來表達對國內學術發展的隱憂以及建言。  

雖是不用臉書等的無臉人,但是在教學研究之餘,我對國內科研及產業發展一直非常關心。尤其近十幾年來,亞洲大部分的競爭國家,在學術以及學術產業的協同發展下進步神速。反觀國內的學術及產業科研的發展,其層次(或稱水準,level)平心而論是持平的。以相對論而言,那麼就顯而易見,我們是在落後中。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呈現於國際上,各研究機構利用統計式數據的世界大學排名。以這次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而言,我們或許值得高興有國內有38個學校入榜,其中台灣大學甚至在排名上首次進入百大(97 名)。但是明眼人依然可以看出,即便是國內科研龍頭的台灣大學,在東亞各國(日韓中港星台等)的龍頭大學評比中,是排名在後段的。從泰晤士機構有排名以來,這些亞洲各國的龍頭大學其往上竄的爬升速度都比台灣強勁多了。更何況這還沒提到台大是目前國內唯一百大,但人家是好幾個大學都同時竄升至百大之列。我們可以想像的是排名的前進,就如同化學裡的酸鹼中和滴定曲線一樣,在當量點附近時躍遷特別快,等到快到頂點時其爬升的斜率是非常之小。也就是說一旦要進入前五十大時,所遇到的競爭學校阻力更是強大。內行人深知,學術科研如果沒有量子式跳躍 (quantum leap) 的創意及突破性的進展,要攻頂是如緣木求魚。這裡筆者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我認為大學排名一事並不是絕對重要 (indispensable),但不可否認的它還是普羅大眾在認知上的直覺評比,故現實上需要保持適度的競爭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