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泰觀點:台大化學系廢碩班?淺談國內學術科研結構

2020-09-16 05:50

? 人氣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在闡釋上述情事,目的是要表達國內現行教育體制,讓我們的學生一路從小學到大學,在接收所有傳統基本課程後,對於接下來的以學術科研主導的研究所生涯,在認知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斷層。學生並不曉得科學研究的基本精神是求創新、求知,精進然後更上一層樓,而不是在回答「幾十年來已知且已經寫在教科書上的科研準則」。我曾經在天下雜誌的諾貝爾桂冠系列的撰文裡寫了一篇「讓我們勇敢說不吧!」中提及「代工論」。不妨想想「考試」不也如同在代工解題嗎?這學期起我又要開始教所謂「狀元班」的普通化學。這一班結合了台大醫學系,牙醫系以及台大電機系一年級新生。整班都是天之驕子,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狀元學生最大的優點是能在短時間內正確無誤的回答考卷裡所有的題目;而台大以及其他國內大學四年或五年的生涯,學生的「質」基本上還是取決於考試的評比。但是科研生涯是貴在長久的技術,最新知識的擷取,長遠的創造性思維,這些並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八十分鐘的考試時間限制下完成。這兩種極端情境的衝突,造成大學和研究所的鴻溝,科研上叫做界面分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多年下來的經驗,在面談申請學生時問及為何念研究所時,多數學生的回答是:「要進業界好像是必需」,「啊不是大家都需再念碩士」,「有興趣但不知要唸哪一方向」…等等。可以想見普羅大眾的刻板印象,碩士學位就是國內「義務」教育的一環,必需完成,尤其是理工科學生想進入國內產業界。由此可見,學術研究的本質跟學生所認知是有相當大的落差。學生是抱著「受教育」的概念進研究所,當承「受」這個被動字眼時,科研的獨立思維與創造力,激情以及競爭力已經是腰斬。於是學生的科研態度就如同製造業,有訂單(指導老師下的指令)就會去做,明天要就加班,不然就休息。主要目標是得到指導老師想要的東西(數據、材料等等)。基本上這些代工並不需有創意。數據分析是否得到完全不同的解讀,甚至可能創新等等不是主題,主題是老師要滿意,可以畢業為最高原則。但我在此也不得不背著會被大大打臉的罵名,說句公道話,那就是在缺乏競爭的大前提下,國內的一些指導教授也是在做所謂的制式化研究(routine and incremental research),也就是恪守既定的模式,沿襲已知及預知方向在做研究。結果就是非常安全地一直在發表論文,人多時就發表多,指導教授要求多的也就發表多,指導教授有更多經費的也就發表更多,領域愈容易上手的也發表愈多,指導教授比較用功的也發表愈多。這種學術研究的方向就好比國內的製造業,其「利潤」相當的低。一旦面對國際競爭,唯一能想到的抗衡辦法的就是削價競爭。這也是國內製造業為何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開會,主題大都都離不開 “cost down and cost down!”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